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董兆瑞)6月11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市教委等部门和各区委网信办共同举办的北京市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京彩e智·数字转角”进校园活动,在东城、朝阳、海淀、昌平等区的8所中小学同时开展。邀请同学们亲身感受数字科技的魅力,在专家科普、现场互动中“触摸”数字发展和进步,在虚拟交互中进行一场智慧体验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同学们参观4D打印技术。主办方供图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画面中的图像不停地随我们现场的声音在变化。其实这是艺术家构建的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声音数字世界……”在海淀区的北京市八一学校,亚洲数字艺术展出品人王鹏聚焦数字素养的基础知识以及数字工具的使用,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深耕数字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他采用视频、图片、文字以及互动类数字艺术作品等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数字艺术、数字素养的概念。

“你可以想象,聪明的植物,有那么多种适应恶劣环境的‘办法’吗?”......一场关于“花花的世界”的科普演讲——《雪域精灵》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展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强为同学们送上了答案。活动现场,同学们跟随王强老师的脚步,走进泛喜马拉雅“无人区”,一睹雪域植物精灵的世界。“我们正在建设基于泛喜马拉雅植物多样性大数据建设高原植物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让‘精灵们’更有AI。”王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学生现场与智能硬件产品互动。主办方供图

在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乔爱玲以“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AI伙伴”为主题,与同学们对未来学习展开了一场脑洞大开的畅想。乔爱玲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教育机器人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也将发挥巨大作用,同学们期待的未来学习方式终将实现。活动中,乔爱玲还与学生们进行了语音控制开关灯、多功能盒、音乐盒等智能硬件产品互动,在参与中触摸数字技术的最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同学们与人形机器人“小柒”互动。主办方供图

“你好,我能跟你做朋友吗?”“当然了,此时此刻我们已经是最好的朋友了”......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史家胡同小学等学校,一名黑色短发的“女孩”热情地与学生们交流互动。面对大家咨询的问题,具身机器人“小柒”都能对答如流。据了解,“小柒”是一款AIGC仿生人形机器人,不仅拥有特色的智能表情以及灵巧手,算法上使用了偏情感、感知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还有智能决策,以及语音、表情、动作等类似于人的交互能力。

据了解,北京市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以“数字赋能 全民共享”。提升月期间,线上将举办“我AI北京”大模型文生图创意征集大赛等特色活动,线下组织数字基地与体验场景主题日、“京彩e智·数字转角”等系列活动,并常态化开展数字向农、数字迎新、数字助老、数字惠民等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