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后强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城是一个奇异现象。人们对古城感兴趣,是因为对前世、对过去、对祖宗、对母亲子宫的怀念,那里有自己的基因、血液、胎盘、足迹和“身影”。生命世界的规律是繁衍而不是永生,因此有各类遗产。生物遗产是从古到今,自上而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前人的“转世”,都是古人的“复制品”。当然也有变异,这是发展。看到古城、古迹,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与前辈,可以满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好奇心。古城是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物理学上的时间隧道,穿越前世、今生和未来,一路梦幻和神奇。因此,古城魅力无穷,永不衰竭。

仰望螺髻蓝天,静听邛海鸟鸣,沐浴温暖的阳光,冒着朦胧的夜雨,再次走进凉山的建昌古城,沉浸式感受岁月的沧桑与力量。白天的吉羊巷、张家大院、马家大院、豆芽井、霸王鞭、萧家大院、古戏台、高家大院,夜晚的安定门、建平门、安定门、四牌楼、北街、南街、黄家巷、太子巷、古城墙,让我体味了城市有机更新后的奇妙风韵,历史文化与现实形色的交融变奏,阳光与月光的昼夜神交。

华采堂总设计师施飞,一手撑住雨伞,一手握着雪茄,如数家珍般清点着自己的作品,讲述着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他充满情感和磁性的声波起伏跌宕,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全面透视了先民的智慧与担当,看到了建昌古城从秦汉到如今的步履迭代和兴衰升落,看到了邛海180万年的演化折叠,明白了凉山跨越背后的苦难辉煌。

从气候学知,凉山不凉。“凉”不是冷更不是寒,而是恰到好处的适宜温度。谁掌握了“凉资源”,谁就是康养产业的赢家。西昌所在的安宁河谷,是世界著名的攀西大裂谷,满足“6+1度”(温度、湿度、高度、绿化度、优产度、洁静度+配套度)理论要求,是全球最好的阳光康养谷。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复活古迹、唤醒历史”的华采堂,本着“坚持做难而又正确的事”的理念,大胆挺进建昌古城,把一堆堆破烂不堪的房屋废墟打造成一栋栋各具特色的古代建筑,尊古而不复古,守正而不守旧,达到了工匠精神的极致状态,破解了长期困扰的“遗产悖论”等难题 ,折射出与时俱进的探索风采。

西昌自古就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因此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从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到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由于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月亮光亮圆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誉。建昌古城是西昌的老城,从1387年算起,也有600多年历史,这里是西昌各民族人民600年奋斗场景的一个缩影,各种重大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和力量,是聪明人的举措。建昌古城是典型的文化遗产,由物质与精神构成的,物质是主要成分,与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产生各种“魔力”。我们发现,从历史记忆里复活的建昌古城,浑身至少喷射着“四种力量”——万有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有引力也叫“时空弯曲力”。引力是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这里说的“万有引力”,表示建昌古城对于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有吸引力,这是与生俱来的力量,天生的禀赋。不论是有形的或者无形的,还是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东西,建昌古城对他们都有天然的吸引力,因为古城是历史的沉积,自然的造化,精神的寄托。地球有了引力,我们才能站稳在地球上;太阳有了引力,地球和其他行星才能绕着太阳旋转。牛顿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据说是苹果砸在牛顿头上让他产生了灵感。为了追述的故事源头,我2016年11月专门去剑桥大学看过那棵苹果树,还在那里合影留念,但陪同我们的学者解释说那只是基因相同了,原来的老树已经不见了。牛顿说,引力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身边的物体之间也有引力,只是小质量物体间的引力太小了,几乎感觉不到。引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至今不清楚,可能是“引力子”的传递作用,目前科学家正在全力寻找信使粒子“引力子”。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指出,任何物体周围都存在引力场,引力场是通过引力波传播,而引力波是通过“引力子”使物体相互吸引的。质量使时间与空间发生弯曲,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因此万有引力也称“时空弯曲力”,“引力波”已经找到,但“引力子”还藏着猫猫。在量子力学中,引力子被定义为一个自旋为2、质量为零的玻色子。建昌古城是高质量也是大质量,具有独特的万有引力,波及所有事物,能让时空弯曲,时间可以变长变短,空间可以变大变小!由于万有引力是长程作用力,游玩建昌古城没有时空障碍,但引力大小与我们自己的质量和影响成正比。

——电磁作用力也叫“光子传递力”。电磁力是由电磁场产生的影响力。这是建昌古城最具冲击和塑造的力量,任何人与物,都逃脱不了,回避不了。我们原来认为电力与磁力是两种力,后来发现是同一种力,因此称电磁力。这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力,如电话沟通,电视信号,各种电子产品,太阳的热,生活中的摩擦力等都存在电磁力。深入研究发现,传递电磁力的信使粒子是光子,光子在两种物体之间跑来跑去就产生了力,没有光子就没有电磁力。传递电磁力的光子不带电荷,光子本身不能放出或吸收光子。思维异类的物理学家提出了“超弦理论”,直接把物质看成是由很细很细、很小很小的"能量线"的振动产生,而不是由粒子构成,空间维数可以高达11维甚至26维。大至星际银河,小至电子、质子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类似于橡皮筋的弦所组成,这些弦被称为“超弦”。弦的不同振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比如光子。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正在演奏的交响乐,由各种振动构成!在超弦世界里,人们很容易从3维到4维空间(比如“克莱因瓶”),甚至进入更高维数空间(比如11维)。只要掌握了空间维度变换的技巧,随时可以对竞争者实施“降维打击”,因此没有难题与困惑,提高自己的时空维数是唯一选择。人们还猜想,物质是能量的凝聚(静态)态,本质可能是光子,因为正负电子相遇产生光子,光子在高能相撞产生正负电子。光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其他粒子可以由光子生成。越看越明了,这“超弦”真玄,太玄幻,太奇妙!回到建昌古城,它既有电力(光电、水电)也有磁力(磁铁、磁矿),既有阳光(攀西阳光)也有月光(著名月城),本质都是光子,不难明白,光是建昌古城的灵魂与主题。白天发展“日光经济”,晚上活跃“月光经济”,西昌把日与月整合成了“明经济”,是全链条经济,闭环经济。电磁力是长程作用力,强度比万有引力大很多倍,因此发展“明经济”是西昌的主体,也是建昌古城更加繁荣的关键。

——强相互作用力 也叫“胶子交换力”。物理学家说,这是一种短程力,是原子核中“夸克”(Quark)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超出核边界力量消失。那么什么是夸克?它是构成物质(如质子、中子)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是一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夸克非常怪异,质量远远低于电子(1/35000),寿命很短,只能在高能对撞中发现。夸克具有分数电荷,自旋为1/2,还具有6种“味道”和3种“颜色”(红、绿、蓝)。当然这里的味道、颜色完全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鲜咸和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对夸克内在性质的一种形象描述。夸克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够直接被观测到或是被分离出来,只能乖乖地呆在质子或中子的“闺房”内,这叫“夸克禁闭”。从复杂的“量子色动力学”知道,强作用力是带有“颜色”的夸克通过交换8种胶子(球)发生的作用,因此也叫“胶子交换力”。胶子具有“颜色”(色荷),静质量通常为0,电荷为0,自旋为1,本身可放出或吸收胶子,胶子把夸克紧紧捆绑在一起,使之形成质子、中子。质子与中子可以相互转化,中子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成为质子。当两个夸克交换胶子时,它们自身的“颜色”亦会同时改变。夸克本身有六种,加上三种“味道”,于是有了18种夸克,而这18种夸克又具有自己的反粒子,最后得到36种夸克。建昌古城的“夸克”在哪里?就是各种古建筑和新景点。不同文物“夸克”的强作用力,能够克服各种排斥力,从而使各类场景融为一体,把不同景点紧紧粘合起来,彰显“夸克禁闭”特征,不可分离。这种夸克引力,对游客有强大感染效应,游客一旦进入古城,就“物我两忘”,永远不想离去。古城的“胶子”是什么?是各种精神元素(书画、照片、诗歌、舞蹈、习俗、观念等),至少36类,运动质量从0到无穷大,具有粘结作用。古城夸克的“味道”与“颜色”是什么?是“六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心觉),是“三韵”(气韵、神韵、诗韵,即三色红、绿、蓝),穿透人的心灵,贯通人的全身。胶子可以在夸克之间自由交换,从而释放各种神秘的力量。比如夸克在运动中还会产生介子、重子、轻子、费米子等另外的粒子,它们对应着某些精神能量。建昌古城的强作用力违背常理,与日常的万有引力定律相反,距离越远引力越大,而斥力越小;距离越近斥力越大,而引力越小。这似乎告诉我们,观赏美好的东西要有恰当的观察点,“距离产生美”。更神奇的是古城里的中微子、μ子、τ子等,是一些来无影去无踪的粒子,一般很难注意到它们。中微子能穿透几百亿千米厚的铅板,而运动几乎不受影响,它们可以随意的穿越你我的身体,穿越地球飞向遥远的宇宙,而不留任何痕迹。建昌古城的“中微子”是什么?在哪里?可能是理念和意识,在设计中,在建筑里,能穿越时空,飞向无尽广阔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发现,强作用具有最强的对称性,遵从的守恒定律最多,这就是为什么建昌古城看起来很“美”很“爽”的原因。科学家发现,夸克一旦活跃起来,就会发生“聚变”(氢弹)与“裂变”(原子弹),释放巨大核能,核电站发电就是这个原理。建昌古城如何释放“核能”,我们需要研究。根本的一条是要让文物古迹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才会产生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弱相互作用力也叫“WZ弱核力”。科学家认为,这种力是由带电的W+、W−玻色子及不带电的Z玻色子的发射及吸收所引起的,是一种非接触力,因为力量很小,也叫“WZ弱核力”。这种作用力可以使“夸克变味”,其他力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弱作用的独门绝技。此外,这种作用还会破坏“宇称守恒”(镜像)及CP对称(电荷正反交换),使得镜子里与镜子外的规律不同。长期以来,人们以为自然定律在镜像反射后会维持不变,也就是说在镜子里与镜子外面的实验结果会是一样的,这条定律被叫宇称守恒,引力重力、电磁力及强作用力都遵守这条定律,因此被称为“万物通用”的定律。然而,在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可能会破坏宇称守恒定律,吴健雄与同事于1957年用放射源从实验上证明了弱相互作用时宇称不守恒,从而解答了宇宙间物质与反物质数量失衡的现象,为杨振宁与李政道带来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1968年人们发现电磁力与弱作用力是同一种力的两个方面,可以统一起来,这项研究说明弱电作用力本质也是电磁力,实质是光子的传递,在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建昌古城,同样存在弱相互作用和宇称不守恒,这座古城独具特色的魅力就在这里。因为“弱相互作用会带来温柔、恬静、儒雅、悠闲、文明,“宇称不守恒”会带来多样性、丰富性、个性化、差异化,更为重要的是弱作用要产生冷光!冷光是热量极低的光,主要指月光。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五代鹿虔扆《虞美人》词:"琐窗疎透晓风清,象床珍簟冷光轻,水纹平。" 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冷光也指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光、蓝光和绿光等,因其是冷色,使人感觉较冷,故被俗称为"冷光"。自然界中的有些生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故称"冷光",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它们发出的冷光有黄绿色、橙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华采堂的灯光做到了极致,有光无灯,让人着迷,得了许多大奖。我们可以判断,在建昌古城内的弱作用力就是冷光即月光,本质是古城的巧实力,是人文关怀,是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刻影响古城的美丽度、传播度、注意度、认可度、知名度、畅销度、美誉度、忠诚度和追随度,是古城品牌形象的主要内容。

在过去100多年里,科学家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发现,我们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无非就是这四种基本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这四种力都是依靠玻色子(如光子、胶子、W、Z)的传递来产生作用,玻色子是信使粒子、“中间串串”、“快递员”,是建筑物的“粘合剂”与“胶水”。

玻色子的质量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困惑学界多年的重要问题。为什么玻色子中有些粒子有质量,有些就没有质量,比如w、z玻色子有质量,而光子却没有质量。当然有质量的玻色子不稳定,很快会衰变。人们问,这些粒子的质量又是如何来的?科学家猜想,在这些粒子周围应该有一个“场”,是这个场赋予了这些粒子的质量,这个“场”就是希格斯场(Higgs field),是以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2013年)获得者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姓氏命名的场,这个场遍布于宇宙各个角落。希格斯场的振动产生“上帝粒子”(玻色子),基本粒子因为与希格斯场之间相互作用而获得能量和质量。我们身边到处都存在希格斯场,随时在给我们赋能。如果与无所不在的希格斯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小,那粒子就具有很小的质量,如果相互作用很大,粒子就具有很大的质量,如果没有相互作用,则没有质量,如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格斯场示意图

这说明,我们体内的基本粒子与希格斯场耦合而获得质量,自然界的质量来自希格斯场的“赋能!我们通常所说的赋能,实际是希格斯场在暗中给力。这个场太伟大了。说到这里,必须讲一个希格斯的故事。这位老人在2024年4月8日去世,享年94岁。1964年,他写了一篇短小的论文发表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办的刊物《物理学通信》上。高兴之余,他又写了一篇论文投给《物理学通信》,提出了现在被称为"希格斯机制"的模型,认为宇宙间遍布“希格斯场”,形成希格斯场的是一种未发现过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但运气不好,文章被编辑打回,刊物拒绝发表。不过,这个打击并没有影响希格斯的信心,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这个粒子。果然如此,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通过实验终于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迹象。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正式宣布探测到“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2013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之一是84岁的彼得-希格斯,但是当时宣布消息的时间被推迟了,原因是诺贝尔委员会无法与获奖人彼得-希格斯及时取得联系,因为希格斯没有手机,住所也没接通网络,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居然过着完全“低科技”的生活,难以想象,让人充满敬意。

建昌古城也是“希格斯场”,可以给人赋能,但必须互动,相互协同,耦合越强,获能越大。建昌古城的“希格斯场”是磁场、电场、气场、道场、量子场,本质是能量场。建昌古城是一座“核反应堆”,释放的“四大力量”推动着凉山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能够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建昌古城是旅游精品,把街区变景区,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链接,把乡土记忆与民族风情融合,是城市有机更新的样板工程,对文旅发展具有重要示范和标杆价值。建昌古城破解了“四大难题”——文化认识误区、遗产保护悖论、资金短缺困境、文旅协同失衡。

一是“文化认识误区”。什么是文化?人造的物质与精神叫文化。其中80%是物质文化,20%是精神文化,因此物质是主要的成分,精神(诗歌、书法、绘画、舞蹈、习俗等)是第二位的。建昌古城是文化产品,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但主要是物质文化。我们在新时代必须高度重视物质文化发展,这样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二是“遗产保护悖论”。建昌古城破解了这个难题。人们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遗产越多发展越慢,历史越悠久经济越落后”,这就是“遗产保护悖论”。原因很简单,遗产是前人、死人留下的财产,是历史留下的精神或者物质财富,不能破坏,只能保护,很容易让后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严重的保守思想,因循守旧,裹足不前,躺在前人的温床上酣睡。这是世界遗产带来的次生灾害和巨大隐患。过去辉煌的古城、工程,只能瞻仰、凭吊、纪念和朝拜,除了维护坚守,几乎只有参观价值,文化和学术价值也只属于少数人的专利,不属于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把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创产品。领导叫好没票房,专家点赞没市场。没有做到“活态传承”,没有进行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因此保护成了保守。

三是“资金短缺困境”。各地各部门各企业都说资金短缺。特别是近几年,说资金严重短缺的越来越多,带来的连锁负效应也很多。实际上,缺钱是表象,实质是缺赚钱的项目,缺赚钱的脑袋。资本的特点决定了,只要赚钱都想干。大家也许知道,美国最缺钱,银行最缺钱,他们欠账最多。缺钱是好事,因为发展才缺钱。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建昌古城创造了新方式,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旧城,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未来发展会更好。

四是“文旅协同失衡”。旅游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要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外、发展与安全等关系,加快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几何学告诉我们,三点最稳定。建昌古城形成螺髻山、邛海、古城三足鼎立格局,解决了“文化缺失”问题。原来只有自然景观螺髻山、邛海,现在增加了古城场景,实现了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了旅游“六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心觉)悦变”、“四层(物、人、神、信)升级”和“三补(自然不足人工补、特色不足创新补、实力不足开放补)完善”理论,形成了新样本、新地标、新跃升。

大自然启示我们,所有的作用力都是交换“信使粒子”——玻色子。可见,交换是产生作用的本质原因。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场,价值交换是核心,等价是原则。市场经济就是等价交换,供需平衡,福利最大化。建昌古城的价值,在于市场需要,消费者愿意买单。来了再想来,觉得值得,“头回客”变为“回头客”,“回头客”变为“常来客”,“常来客”变为“常住客”。

大自然的“四种力量”是建昌古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引擎,不可估量,不可战胜。光子太重要,那是世界的本质,更是建昌古城的灵魂!既要有夸克、胶子,也要有玻色子、中微子,更要发挥希格斯场的赋能效应。

我们要释放建昌古城的“核能”,让“上帝粒子”给大家提神。

(根据2024年5月14、15日在四川省省直(红星)作协举行的“行走西昌、品味建昌”采风活动中的交谈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