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仲景,河南南阳人,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连年战乱,瘟疫流行,张仲景家族原有二百余口,不到十年间,死亡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死于伤寒。这促使他立志学医,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名医,写出了中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因为张仲景对中医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有一次,南阳地区一户人家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同时病了。兄弟俩都出现发烧等症状,家人很着急,于是前往张仲景处请他诊治。张仲景望、闻、问、切后认为,虽然兄弟俩的很多症状看起来都一样,得病的原因也完全相同,但是两个孩子的身体虚实和疾病发展的程度却有差别。他根据兄弟俩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各开了一张处方。这两张处方的相同之处是,都以柴胡为主要药物,并且都有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之处是老大的处方中有大黄、枳实,老二的处方中有人参、甘草。张仲景怕家人给孩子吃错了药,于是分别在老大和老二的处方上写了一个“大”字和一个“小”字。张仲景的方子果然非常灵验,第二天这对双胞胎的病就好了。

后来,张仲景经常用这两个方子治疗疾病,效果都非常好。于是,在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张仲景就把这两个方子记载了进去,并取名“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

供稿:医务部 付洁婷

编审:刘亚宁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