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大熊猫静静地坐着,表情憨态可掬,眼神清澈明亮。它轻轻地将一只圆润的手掌托在脸颊上,望向远处,仿佛在思考“熊生”。 这是大熊猫“福宝”被广泛流传的萌照之一,不同的是,这是一幅一针一线精心绣制的蜀绣作品。 ▲“福宝蜀绣 视频截图 蜀绣是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这幅特别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绣制过程中拍摄的视频平均每条点赞量都在2万左右,最火的一条点赞量超过12万。“怎么可以绣得这么逼真”“大师好手艺,把‘福宝’绣得活灵活现”……大熊猫与蜀绣相结合的作品获得了网友们的纷纷赞赏。 如今,在“福宝”在卧龙神树坪基地正式亮相之际,这幅蜀绣作品也外借至神树坪基地展出。 为什么要绣制“福宝”?为何选择了“福宝”的这个表情?绣制的难点在哪里?6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这幅蜀绣作品的作者——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蜀绣省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彭世平,揭开“福宝”蜀绣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绣大师彭世平正在绣制熊猫作品

当初觉得“福宝”可爱,也想推广蜀绣

“最开始都不知道它是‘福宝’,只觉得它非常可爱,知道它很受欢迎。”说起绣制“福宝”的初衷,彭世平笑着说,“在我绣制的视频中,网友给我留言,我才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福公主’。”

今年63岁的彭世平学着年轻网友们的叫法,亲切地叫着自己绣针下的“福宝”。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明丽清晰的色彩,精湛细腻的针法著称。从事蜀绣已有40余年的彭世平,曾以一幅三异绣《文君熊猫》在1989年北京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绣制“福宝”的初衷,其实是想推广蜀绣。

两年前,彭世平以“彭世平成都蜀绣”为名,尝试做自媒体账号,把自己绣制蜀绣的过程发布在网络平台。“蜀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但是现在年轻人对它的认识度不够。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所以希望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提高大家对蜀绣的认识,从而促进蜀绣的保护和传承,也让大家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令彭世平惊喜的是,网友们对蜀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多人都给我留言发图片,给我留言说,‘爷爷,能不能绣一下这个,能不能绣一下那个’。”

在彭世平看来,能够通过蜀绣的方式来呈现大家喜爱的东西,一方面可以满足关注蜀绣的粉丝的愿望,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广蜀绣,于是他决定满足网友们的要求。“当时网友发了很多大熊猫的照片,这张照片特别多的人发,我觉得这张特别可爱,憨态可掬,也有很有特色。”

彭世平说的这张照片,就是福宝用手托腮,思考“熊生”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宝”照片 图据受访者

耗时300余天绣制 “最难的是神态”

去年8月,彭世平正式开始“福宝”的绣制。普通的蜀绣作品,基本上耗时30天左右即可完成。然而这幅“福宝”,彭世平耗时300余天,直到5天前的6月6日,才正式装裱完成。

耗时久的首要原因是它的体量。“福宝”蜀绣高度1.2米,宽度0.94米,工作量大。“我本来也是想推广蜀绣,再加上福宝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我想着就做一幅震撼一点的,做好一点。”

绣制中也遇到了很多难点,比如那只托腮的手。彭世平一边说着,一边用自己的左手托着自己的腮,“因为从照片上来看,看不太清楚它的弯曲程度。需要去了解大熊猫的手部结构,包括手掌、手背等等,要反复去试验、琢磨,它呈现这个姿势的时候是什么构造。”

为此,彭世平找来多张明暗不同的图片进行对比,并且还专程去熊猫基地观察大熊猫的动作,就是为了把熊掌、指甲和毛的结构摸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绣大师彭世平正在绣制熊猫作品

让这幅蜀绣栩栩如生的“毛流感”,也让彭世平下了不少功夫。在“福宝”蜀绣中,一针一线仿佛化身为“福宝”的真实毛发,肉眼看去,毛发自然、立体、蓬松,十分逼真。这种逼真感来源于彭世平创新将“施毛针”与“乱针”相结合的技法,“通过多层次的堆叠、交叉,有地方多达数十层,最细处细至一丝,这才还原了大熊猫的毛发。”

最难的是还原“福宝”憨态可掬的神态。“可爱的神态是‘福宝’的特色,尤其是眼睛部分,要通过针线把眼神还原,是最难的。”彭世平说,为了呈现“福宝”圆润、明亮的眼睛,他运用车拧针技法,通过把控亮度、高光、光影等不同的效果,来还原“福宝”的神态。“用针线来达到像玻璃珠子那么明亮的效果。”

彭世平的用心也获得了回应,看到网友们形容这幅作品“栩栩如生”“逼真”“活灵活现”,他感到非常高兴。

更让彭世平高兴的是,他看到有网友在自己的视频下方咨询哪里可以学习蜀绣,“看到这么多人开始了解蜀绣、喜欢蜀绣,甚至愿意学习蜀绣,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网页截图

非遗传承人的期待:让蜀绣可持续发展

在记者采访彭世平时,他正在绣制另一只大熊猫“萌兰”,采用乱针和施毛针相结合的技法,一根绣针上下翻飞。

从侧面观摩绣面,针法的交错架构,在营造出错乱的毛流感的同时,使得画面层次更加丰满,阳光下映出丝线的光泽,宛如真实的动物毛发。

“一来是我本来就很喜欢大熊猫,以前也绣了不少熊猫作品;二来是这些大熊猫也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我也更好地借此机会宣传蜀绣。”彭世平说。

推广蜀绣,促进蜀绣的保护、发展和传承,是彭世平开通自媒体账号的初衷,也是绣制福宝、萌兰等大熊猫的原因,更是他在采访中频频提及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世平抖音账号截图

在彭世平看来,目前蜀绣的作品共分为三大类:面向大众的蜀绣商业产品和文创产品、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蜀绣作品,以及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藏品蜀绣。“各种类型的蜀绣共同发展,才能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彭世平说。

“就像我绣制的这幅猫与狗的‘双面三异’蜀绣作品,‘三异’就是‘异色、异形、异针法’,这一面猫的色彩和针法,都跟另一面狼狗的绣制完全不同。”彭世平认为,这种创新与变革,就是对蜀绣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彭世平工作室正在推进蜀绣相关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例如蜀绣的耳环吊坠、蜀绣团扇等产品,开拓蜀绣更大的市场,拓展经济效益。“做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才能使行业可持续发展。”

说起接下来的期待,彭世平说,自己想收一个“关门弟子”传承蜀绣。

彭世平坦言,这并不容易,因为蜀绣要做精很难,要有较强的美术功底,还需要坐得十年“冷板凳”的耐心。“我现在所做的,也是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到蜀绣,让更多人爱上蜀绣,让这一手艺可持续地‘活下去’。”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实习生 杨玙睿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