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我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合并患病率为41.2%,在住院的老年人群中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则更高,为49.7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人体生理和精神功能下降,甚至产生不良的临床结局。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例如身体和器官功能的下降、一些药物的使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和社会支持因素等。

营养不良不容易被发现,但可能导致老年人身体虚弱、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身体的自然衰老并不可逆,但是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在一般成年人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老年人应摄入更加丰富多样的食物。

01

食物种类多样化

老年人往往餐食简单、品种单调,进食时很少考虑食物营养,多以吃饱为主,这也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老年人更要坚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选择品种多样化的主食,尽可能每餐都有蔬菜,合理选择并摄入充足的动物性食物,吃不同种类的豆制品及奶制品,食量小的老年人可选择正餐与加餐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均衡的饮食习惯。

02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摄入是预防和改善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蛋白质摄入应平均分布于每日的3~5餐中,优质蛋白的比例要不低于50%。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制品可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建议老年人足量摄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餐应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包括鱼类、畜禽肉和蛋类,摄入总量建议每天达到120~150克,并且要经常变换种类来吃。

可适当增加牛奶以及其他豆制品的摄入。建议每天喝牛奶300~400毫升,或选择相当量的奶制品。

大豆类制品每天的摄入量应相当于15克大豆,比如北豆腐约40克,或豆浆约200克。

03

努力做到“餐餐有蔬菜”

建议每天新鲜蔬菜摄入量不少于300克,其中深色蔬菜要占到一半。选择不同种类的蔬菜,尤其是多吃深色叶菜,如菠菜、油菜和紫甘蓝等。深色蔬菜常常含有更加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质,在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适当调整烹饪方式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咀嚼吞咽能力下降和消化功能减退,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采用蒸、煮、焖、炖等烹调方式将食物制作得细软些,以利于消化吸收,保证身体营养的供应。

05

坚持适量运动

除了饮食,也建议老年人积极参与户外运动。

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有氧运动,还可以增加平衡性练习和力量练习。

老年人要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光照时间,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通过促进钙的吸收来增强骨质。坚持适量运动还能延缓肌肉衰减,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保持适宜体重

俗语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老年人不能盲目追求低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健康状况,老年人的体质指数(BMI)建议保持在正常范围。

BMI的计算公式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老年人还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患病情况,还要关注自身的营养状况。通过对营养状况进行科学的测评,及时了解,长期关注,以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陕西百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