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国家,实质性制裁了以色列。但面对两国,以色列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首先,是马来西亚。这些天,他们发现,以色列公司的集装箱,多次从陆路关卡,想违规入境;还有,想进入、通过马来西亚的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早在去年12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就说过,以色列违反国际法,持续杀害巴勒斯坦民众,对这种暴行,马来西亚将做出回应。随后,他就宣布了两项永久禁令:“禁止所有悬挂以色列国旗的船只,停泊在任何马来西亚港口;禁止任何前往以色列的货船,在马来西亚港口装载货物。”

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和巴勒斯坦有着紧密的联系。长期以来,他们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以色列人,没有经过允许,也是不能进入马来西亚的。

这次事情发生以后,马来西亚副首相,阿末扎希强调,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妥协,有关部门会立刻严查,看是哪个环节出了漏洞;同时,交通运输部也会加强监测,严防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与此同时,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也对以色列下了“逐客令”。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决定,禁止以色列公民入境。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这是第一个,说要实施这种禁令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穆伊兹还说,要任命巴勒斯坦事务特使,还要和联合国机构合作,用筹款、募捐、举行全国性集会等方式,帮助巴勒斯坦。

和马来西亚一样,马尔代夫的主要宗教,也是伊斯兰教。同样,马尔代夫,也没有和以色列,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这两个国家,一个在东南亚,一个在印度洋上,都离以色列很远。可以说,鞭长莫及。但是,对于这两国的制裁,以色列的反应,却大不一样。

对马来西亚,快半年过去了,咱们几乎没听到,以色列有什么实质性的回应。但对马尔代夫,禁令消息一出,美国民主党议员,戈特海默,马上坐不住了。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他正在牵头拟定一项法案,要是马尔代夫的禁令落实,美国就要取消给他们的“援助”。而从过去几年来看,美国平均每年,给马尔代夫提供了7、8百万美元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对待?我能想到的理由,就是欺软怕硬。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强国,拥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他还卡着马六甲海峡。但马尔代夫就不一样了,小国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布林肯曾经说,国际政治中,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本质上,就是“唯实力论”。美以两国,算是把这点表现到了极致。

正所谓:马尔代夫禁令颁,

美以态度异两边。

大国欺软又怕硬,

小国难言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