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0年(文武天皇4年),佐渡首次在史书中被记载,佐渡国正是于此时建立。历史上,这里是著名的流放之地,顺德天皇,日蓬,世阿弥等人都曾被流放于佐渡,与此同时,也为此地带来能剧、宫廷文化,武家文化等多元的文化。1601年岛上发现了金矿,自此成为日本最大的黄金产区,产金量为日本总产量一半。除黄金外,佐渡亦开发有银、铜矿,也是日本江户时代最大的金银山,佐渡一直因其资源,被幕府直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佐渡国在雑太郡相川铸造宽永通宝背佐,在正德期、享保期、元文期、明和期以及天明期铸有铜铁钱。

正德四年(1714年)由江户糸屋八左承包,六月始铸,于正德五年停铸。正德五年五月停铸后,由南部忠左工门承包。正德期铸造背文似“仇”,竟有人把此认为是“仇”有复仇之意。享保二年(1717年)在公议钱所将背文改为佐,于享保二年6月16日开始铸造,书中对此是这样描述的:く仕、裏の佐の字を彫かえ」「ふくりんを取、差渡しを広対し、したということである。を「当年より铸申裏文字」、「佐」にノ年(正德四年)铸申裹文字。正德背佐铸造时间较短,母钱与子钱存在少量白铜质的钱币。

享保期的面文是有由元文期缩字无背版所加工而制成,背面使用镶嵌法,把雕好的字体嵌入背面,翻砂制母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长期铸造,钱型的大小、钱体的薄厚、字体是否清楚等太多的问题都是不可控的,版式根据背文分广佐、狭佐、缩佐三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下又有许多细分版式,由于是直接使用镶嵌,而不是由锡母翻铸,铜母背文有变化也不足为奇。

享保十九年,官方停止铸造,以继承官铸而由商人承包铸造的民铸则应运而生,而民铸制作精度与尺寸远不及官铸。在此需区分次铸跟民铸是有本质性的差别,次铸是铸造批次偏后,精度略差,而民铸是由商人承包而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享保官铸铸造十七年,民铸没有停铸的记录,因官铸和民铸对于金属的配比不同,官铸的铜色从淡黄到红褐看不到一点白色,而民铸的铜色大多偏白铸肌粗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文元年(1736年),以含二水永为原型在其背面进行挖补铸造了新书体的背佐,日本人将其称为磨轮时代的降临,元文期佐渡与十万坪的尺寸几乎一致,有可能是采用十万坪含二水永的锡母进行改造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文期背佐版式大致可分为正佐、阔佐、断佐,还有无背文基本版式出现,而铸造的含二水永无背磨轮均为白铜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文期五年(1740年)庚申三月允许在铜钱之外加铸铁钱,元文五年四月三日铁钱座成立,元文五年五月到六月铁钱座共生产两万贯文,至宽保元年六月五日停铸。《佐渡志》认为元文期铜钱座,应在元文五年之前开铸,铸造早于铁钱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钱座属于铜铁两铸,铜钱的铸造量较少于铁钱,使用元文期末期含二水永背佐刮去磨轮后翻铸,此前因铸造时偏差多为背广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和八年(1771年)更换面文和背文,至天明年铸造约十年时间,期间磨轮、刮去、次铸多有出现。字风与含二水永相似,永字向右延长,通字较长。磨轮直径大约21.5mm。背刮去的数量是最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明元年铸背佐铜质禀议钱。试铸货是非常少见的,可称之为大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久二年(1862年)三月以安政期小菅为面文铸造铁钱,背面镶嵌背佐母钱的铜质为黄白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佐渡藩从正德期至文久期近150年间铸宽永通宝铜铁钱,各类细小版近四十余种,幕府在此时进行多次货币改革,对之后的金银货流通有着深远的影响。

声明:本文转载自“古泉文库”微信公众号,作者: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