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名中蕴藏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蕴藉着人们的情感体验。

有的地名用字是多音字,而其中有一个读音专用于地名。在西安,有几条河流的名称,人们对其读音,历来有争论,很多人经常读错。要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正确地注音、书写,承载着对一方水土的情感认同,更是看得见的美丽乡愁。

01

潏河

潏河,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的大峪甘花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出山后流长15.8千米,潏河绕经西安南部,与滈河交汇,是“长安八水”中变动最多、最大的一条。

《陕西省标准地名志》(2021年12月版)载:“潏河(Yùhé),沣河支流。潏,地方读音jué。古称泬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春天潏河鼓乐广场附近景色

“潏”在《现代汉语词典》及《新华字典》中,注音只有yù,义为“水涌出的样子”。但在用于水名的注音时,《康熙字典》《故训汇纂》《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华大字典》《汉字源流字典》等均注为jué。

另外,“潏河”的古名为“泬水”,而“泬”的读音就是jué。

宋代宋敏求《长安志》第十二卷载:“潏水,在县南一十里,东自万年县界流入。师古曰:‘潏,音决。’”师古即颜师古,是初唐训诂学家。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亦记:“潏水,《水经注》:‘出西义谷、太一谷,经樊川、杜曲、韦曲、至下杜陵,为漕河,北经三桥,合于渭’。潏今名泬,一作沈”,文中的“泬”读“jué”。《西安市地名志》(1986年版):“潏河,juéhé。”《西安市地名志》(2009年版):“‘潏’字,古代亦写为‘泬’,读为 ‘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区当地人自古以来就把“潏河”的“潏”读为jué。《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2000年版)《西安市长安区地名志》(2018年版)都把潏河注音为juéhé。现今,潏河旁的“潏河路”“潏河长堤”的标牌上把“潏河”都标注为JUEHE。《实用大字典》(中华书局1945年版)载:“潏,音玦。潏水,出今陕西西安府长安县南山西,北流入渭。”

可见,“潏”是多音字,在作形容词,表示“水涌出的样子”的义项时,读yù;而在做名词,表示河流名称“潏河”时,正确读音应该是潏(jué)河,这属地名专用读音。

02

滈河

滈河,绕西安之南,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境内秦岭北麓之石砭峪耍钱场,从石砭峪至香积寺南侧与潏河交汇处,此段谓之滈河。全长46千米。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中常常提到的“汤河”就是指的“滈河”,柳青在长安工作的那段时间就是生活在滈河附近的皇甫村。

■ 长安区王曲街道鱼包头村附近的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长安区王曲街道鱼包头村附近的滈河

滈河,古称福水,当地民间俗称湘子河。滈河亦称“镐水”。西周的沣、镐两京,就因建在沣、滈水之间而得名。

宋代宋敏求《长安志》第十二卷载:“镐水,或作‘滈’”,古人也写作蒿、鄗。根据《词源》《辞海》等,滈、鄗均古通“镐”。滈、镐又义同“皓”,白貌、光明。滈滈,意水泛白光貌。据此可知,滈河大意为流水清白之河。

《西安市地名志》(2009年版)载:“滈河(hàohé),历史上滈河称镐水,曾直接汇入渭河,周原甲骨卜辞写为蒿,因古代水从金写为镐水,并因而命新建的京城为镐京。” 镐京里还有储水的镐池。周武王还被称作“镐池君”。

滈,是个多音字,读 hào 音时,(1)指水泛白光的样子,(2)古通“镐”,镐京,中国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境)。(3)《实用大字典》载:“滈,音晧。滈水,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滈读xuè音时,指(水)翻腾上涌的样子。

《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1986年版)《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2000年版)《西安市长安区地名志》(2018年版)都把滈河注音为hàohé。

滈字古代与镐通用,而镐也是个多音字,这也是滈河的常被人错读为gǎohé的原因。镐,指刨土的工具时读gǎo;在用作名词,指“镐水”或“镐京”时,读hào。

03

洨河

西安的洨河,是长安八水中的两条河流——潏(jué)河与滈(hào)河在香积寺村西交汇后,一路蜿蜒曲折向西,于秦镇附近汇入沣河,这段东西走向的河流被称作洨河,长度约4千米。从西安市西三环南口上西太路,南行10千米即可看到洨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春天西太路西边洨河生态公园内景色

宋代宋敏求《长安志》第十二卷载:“交水,一作‘郊’”。《西安市地名志》(2009年版):“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前 120年)为了解决长安城“暴雨淹涝,天旱缺水”的问题,实施了巨大的昆明湖水利工程,截断了源于秦岭向北湍流而威胁长安的潏河、滈河等河流,挖掘了一条东西向的人工河洨河,将南山诸水从洨河导入沣河。《水经注》称交水,汉代以汇集南山诸水相交,故名。宋人张礼《游城南记》载:‘原(神禾原)下有樊川、御宿之水汇流,谓之交水。’”

1999年出版的《长安县志》里,交河被写作“洨河”。

查《现代汉语词典》,洨字注音为xiáo,别无他音。《康熙字典》《实用大字典》中,“洨”有三个注音,一“爻”,二“效”,三“交”。可见长安当地人把洨河读作“交”河,应该是有根有据的正音。

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关中胜迹图》里,洨河与交河的写法都有,中华书局《三辅黄图校释》中,提到“洨河”时也常常与“交河”混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长安区沿着洨河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公园,名为“洨河生态公园”,标志牌上“洨河”的注音为“XIAOHE”,这注音显然是错误的。在西安当地,将这条“洨河”误读成“xiáo河”的,也时有耳闻。把西安市长安区的这条洨河的“洨”注音为xiáo,则是位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横跨其上的那条河的读音。《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2000年版)《西安市长安区地名志》(2018年版)都把西安市长安区的洨河注音为jiāohé。可见,长安区的洨河,“洨”读jiāo是正确的。

04

涝河

涝河,是长安八水中距西安城区最远的一条,地处西安市鄠邑区境内,源出秦岭北麓涝峪,河长75.8千米,在鄠邑区涝店街道三过村东北汇入渭河。

东汉许慎《说文》载:“渼陂在户县,周十四里,北流入涝水”。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载:“涝水北注甘水,而乱流入于渭。”

《陕西省户县地名志》(1987年9月)记载,涝河,源于县城西南约12公里之涝峪山谷,因名。约在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前,名曰“潦河”,后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前,改名为“涝河”,故《子虚赋》有“上林苑有潦、潏。”《说文》有“涝水出扶风鄠,北入渭。”之记载。《山海经》曰:“牛首之山,涝水出焉”。李善《文选注》曰:“潦水即涝水也”颜师古撰《汉书注》曰:“涝音牢,亦水名,出鄠县西南山潦谷,而北流入于渭。”但该地名志中对涝河的注音为làohé,显然是错误的。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就提到潦水。“潦”是“涝”字的异体字。《实用大字典》中,“潦”有三个注音,一老,二辽,三劳。还有注:水名,潦即涝水也。司马相如《文选》“酆镐潦潏”中“潦”读音为劳。《实用大字典》中,“涝”,有两个读音,一老,二劳。读劳时,指水名,水出今陕西西安府鄠县南山涝谷。读老,指淹也。

“涝”在一般常用字词典中注音只有lào,但在《汉语大字典》《字源》《王力古汉语字典》《故训汇纂》《中文大辞典》《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用于水名时,均注“又名潦水”或“在鄠(户)县”,读音为láo。“潦”“涝”读音为lào时,义为雨水过多发生洪涝灾害,而读láo时专指涝河这一河名。

因此,“涝河”中的“涝”应读láo而非lào。

■ 今日的涝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今日的涝河

作者 | 浐岸 |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