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菲在萧蘅帮助下,成功营救出父亲薛怀远,并劝说一众淮乡父老乡亲为父亲作证。

姜梨带着大队人马一起进京,到了定州却被当地灾民阻拦,无法继续前进。

面对被利用的灾民,姜梨两次态度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是反对三舅施舍粮食,连夜启程。

第二次却决定留下来,不进京城了。

长公主躲在暗处,处心积虑要阻拦薛芳菲进京,这次正是利用这些灾民进行阻拦。

没想到薛芳菲直接不走了,这么做不是正好如了长公主的愿。

薛芳菲面对灾民两次态度的截然不同,不仅体现了她对父亲的爱,也说明了她思路的开阔。

01,

第一次灾民找上门的时候,是三舅出门应对。

这些灾民听说姜家二娘子在此停留,决定抱团上门讨要食物。

三舅看不过灾民可怜,便给了一些食物分给小孩子们,随后打发他们走了。

可他却没想到这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性的维持只有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才会成立。归根到底,人本质上还是动物,极端条件下,人就会失去人性,只剩下动物本能,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三舅这种没经历过饥荒的人不会体会到灾民的心情。

曾经听到有人说他去一个国家旅游,街上都是乞讨的人。看到游客就会上前主动伸手要钱。没经验的人看着他们可怜,善心大发就会给他们一些钱。但是只要你给了一个人,剩下的人就会蜂拥而上扑过来。

薛芳菲此次进京的目的是为父亲翻案,但要知道,薛家一家三口遭到迫害背后还有私采金矿这件足够杀头的大事。

一旦薛芳菲进京,就意味着这件事也会败露,长公主一方势力就会受到极大损害。她自然千方百计要阻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廉是这次赈灾的总负责人,他把薛芳菲一行人行踪曝光,让灾民都过去找她,是光明正大地利用灾民阻拦,合理合法。

毕竟长公主吃了几次亏,不会再明目张胆杀害薛芳菲。

薛芳菲反对三舅分给灾民食物,两个人也因此有了矛盾。

其实不是他们这次面对的百姓是哪个地方的,而是此次进京的目的是什么。

薛芳菲从渌阳到淮乡,就是要查清楚父亲被诬陷一事,帮父亲翻案

一路上山高水长,长公主势力一方肯定会有所行动,晚一天就会有晚一天的风险。

如果为了帮助眼前的灾民而耽误了进京的行程,甚至就此耽搁下去,岂不是得不偿失。

再者说,他们也人数众多,食物是高价买来的,吃完也就没了。即便把食物都发出去,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挽回大势。

薛芳菲一直是个目的明确的人,任何多余的事都不会做,和三舅有分歧也很正常。

02,

打发走门口的灾民后,薛芳菲一行人赶紧收拾行李连夜上路,以免更多灾民聚集前来。

没想到刚走不久,路上就被蜂拥而上的灾民挡住去路,扒着马车不松手。

还好危急时刻,表哥叶世杰带着姜景瑞一同赶来,也送来了一车粮食救急。

不料薛父见到灾民为了抢食物而大打出手,突然疯病发作,嘴里一直念叨着“不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薛芳菲决定不继续前往京城,而是留下来帮助这些灾民。

见到父亲突然失控,她想到之前父亲对她的谆谆教导。

这也让她意识到,在父亲心里,比翻案更重要的是这些受难的灾民。

即便赶回京城翻案成功,父亲也会心中不安。

薛怀远是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如果因为自己一个人的性命,而枉顾一城的百姓,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这么做。

薛芳菲两次不同的态度,正是对父亲爱的体现。

第一次反对三舅给灾民粮食,那是因为对她而言,有更紧急的事情要去做。

任何事情如果会影响到她的进程,她都不会同意。

可第二次再遇到灾民,她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因为她虽然爱父亲,急于为父亲翻案,可她更尊重父亲的心愿,要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一个人不是把你的想法强加到他身上,而是充分尊重对方的想法。

当然,格局再打开一点,现在马不停蹄赶回京城,薛芳菲也会被问责。

劫死囚已经是死罪,要入狱问斩。即便有皇帝做主,成功为薛怀远翻案,薛芳菲也难逃一死。

而留下来却可以想办法查清楚背后阻拦之人,帮助当地一起赈灾。功过相抵,可免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