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戍边安邦,李先念治国理财。这两位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将军,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流砥柱。多年以来,两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勇挑重担,齐心协力铸就了新中国。

然而,陈锡联这位一代名将,也曾闹过一次笑话。

1933年,李先念来看望陈锡联,看到垫床的金砖大吃一惊,陈锡联怎么能将这么贵重的东西垫床呢?于是,他问道:“这么贵重的东西你怎么不上缴,还在床下藏着?”

那么,陈锡联又是如何回答的呢?这么贵重的东西陈锡联为何要私藏呢?

湖北红安是一个将星云集的地方,而陈锡联和李先念也出生于这里。说来,两人也颇有缘分,在红安南部的红马寨,上坡上有一条小溪汇成的河流是陈锡联和李先念长大的地方。

他们两家同属一个村庄,又是邻居,而李先念母亲的前夫为陈氏,丈夫去世之后就改嫁到了李家,因此两家成为了一家人,所以陈锡联和李先念多少也沾点亲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陈锡联要比李先念小六岁,1915年1月4日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在三岁时父亲却撒手人寰,留下了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

家里没有了顶梁柱使得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为了能够吃饱饭,只有七八岁的陈锡联被安排到了村里的一个地主家里去放牛。谁曾想,在地主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受尽欺辱吃了上顿没下顿。

从小受尽人间冷暖也让陈锡联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所以也学会了独自解决问题。

十岁时的他已经学会了照顾母亲,当时他除了放牛还会去做一些别的农活,只是为了让母亲吃得饱一些。因此,他总是想方设法去给母亲寻找食物。

当时他发现地主家的鱼塘里有不少鱼,如果他抓一条的话地主应该是不会发现的,于是他想办法在鱼儿跃出水面时就抓到它们,然后自己烤来吃,吃饱之后再包起来回家给母亲吃。

在地主家里干了几年之后,村里成立了农会,陈锡联立即参加了农会的童子团,在团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麻起义会议遗址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打响,拉开了大别山地区武装斗争的序幕,起义过后,黄安诞生了游击队。

而这个时候,李先念也已经参加了游击队,国民党占领黄麻地区之后,更加肆无忌惮。

为了缓解黄麻地区的军事压力,鄂东负责人决定率领主力转移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命令李先念等人在本地坚持斗争,积累革命力量。李先念带领游击队采取昼伏夜出的策略,为民除害,与敌人进行着斗争。

陈锡联的一个远房叔叔叫做陈芝斌,在当地横行霸道,当年陈锡联母子吃不起饭他不仅没有伸出援手,还唾弃他们丢陈家的脸。

小小年纪的陈锡联记住了他的丑恶嘴脸,因此在黄麻起义过后,当他听说游击队要干掉陈芝斌时立马举手要参加亲手办了他。

李先念也同意了他的想法,让他带路到陈芝斌的家中。陈锡联带着游击队员来到了陈芝斌的家门口,敲开了大门,游击队员蜂拥而上拿下了陈芝斌,随后在门上张贴了布告。

陈芝斌不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乡霸,还经常和国民党狼狈为奸,黄麻起义之后,还经常偷偷给国民党通风报信,因此拿下陈芝斌也算是杀鸡儆猴,给那些与共产党为敌的人一次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

在李先念的引导下,14岁的陈锡联就这样参加了红军,成为了一名红小鬼。在队伍中,尽管年龄较小,但做事非常有冲劲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所以半年之后的他就成为了班长。

成长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当然,陈锡联也曾经历过一次险境。1930年10月,红军攻下了光山县城,陈锡联正好在街上遇到了老班长孙玉清。

看到昔日的战友,老班长非常开心,那个时候的陈锡联还是个毛头小子又是穷人家出来的,所以当孙玉清当上连长时再看到他们心生怜惜,想要请他们吃个饱饭,于是,他拍了拍自己的口袋说道:“明天早上请你们吃点东西。”

第二天陈锡联带着班里的十几个战友,由孙玉清请客在街上买了几根油条和一碗鸡血汤,每个人都吃了一点。此事被张国焘得知后,被定性为“吃喝委员会”影响严重,所以要逮捕陈锡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然而就在这时,徐向前带着部队正好来这边视察,所以得知后立即发话:

“几个小孩子,家里穷,跑出来参加革命,肚子饿了,在一起吃点东西怎么了?抓了的全部放掉,没抓的也不许再抓了。”

有了徐向前的话,这些人才不敢继续放肆,而陈锡联也算捡回了一条命。

1931年11月,陈锡联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红四军第10师30团,在担任班长期间,他骁勇善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很快就被破格升任为连长,一度被人称为“小钢炮”。

那么,他的这个名号是如何得来的呢?

尽管陈锡联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但在战场上却非常机灵注重战术的策略。

有一天晚上,他带着三个通讯队去攻打敌人的前哨连,当时这个前哨连在山上,按照平常的打法一定是要从下往上打,但陈锡联却使用了出其不意的战术,他对山上的敌人突然出击,干掉了连部,从山上往下打,以极快的速度歼灭了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在这次战斗中,陈锡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消灭了敌人,更加令人佩服的是他的部队无一人伤亡却活捉了一百多个敌人,这次战斗成为了队内的经典案例,也让所有人知道了陈锡联,被李先念称为“小钢炮”。

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陈锡联和李先念风雨同舟互相陪伴,但在其中也曾发生过一件让李先念贻笑大方的事。

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之后,4个师扩编为4个军,李先念为第30军政委,陈锡联为第30军红二63团政委,就这样,陈锡联成为了李先念的直接部下。

1933年10月,陈锡联在李先念的指挥下带领部队攻打达县,就在他们准备冲击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城中的冲锋号,部队立即展开了攻势,一举占领了凤凰山,对此,陈锡联格外疑惑,李先念到底是怎么进到城中的呢?

李先念笑着回答:“我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

原来当陈锡联发起进攻的时候,敌人是准备支援的,但当他们刚刚出生却遭到了红军预备队的重击,最后只能退回到城内。李先念在城外运筹帷幄,他命令红军戴上川军的帽子,就这样混进了城。

李先念的部队和陈锡联的部队会合之后,缴获了不少物资,陈锡联带着部队查封了守敌刘存厚的家,战士们也将家中所有的贵重东西全部搬了回来。

那个时候,红军战士们大多出身贫寒,也没见过世面,所以因为不认识东西也闹出了许多笑话。他们把蜡纸钉起来想要当笔记本写字,奈何却写不上字,他们还把牙膏当成糖来吃。

就连陈锡联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他缴获了一支派克钢笔,想要用它来写字却怎么都写不出来,直到一位指导员才告诉他这支笔灌进墨水才可以用,陈锡联这才知道自己的无知。

不过,除此之外,他还闹过更大的笑话。

有些战利品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对于这些东西也不当回事,随便丢来丢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有一次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发现床晃得厉害,所以就拿起来几块像砖头一样的东西来垫床。

直到第二天一早,李先念进屋之后看到垫床的东西大吃一惊,问陈锡联:“这么贵重的东西你怎么不上缴?还在床下藏着?”

陈锡联不以为然地说道:

“这些东西有什么可藏的,都是些铜块子,还有好多被我直接扔到粪坑里了。刘存厚的这些破烂玩意儿,用它来垫垫床铺,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可是金砖啊!”

李先念不怒反笑说道:

“锡联啊!你和我一样,只听说过金砖,但不知道就是这玩意儿。今天真是开了眼界!”

随后,陈锡联和李先念赶紧叫人,将粪坑中的金砖捞了回来,全数上缴。多年之后,每当陈锡联提起这件事仍为自己的无知而好笑。

经过这件事也让陈锡联知道自己见过的世面太少,学识浅薄,因此从那以后便下定决心在带兵打仗的同时也要学习好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为国家和党作更多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锡联担任了八路军第129师第769团团长,准备率军去晋中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晋中与太原接壤,当日军直逼太原时,战士们看着头顶上的飞机,蓄势待发。根据敌机出现的高度和时间,陈锡联断定日军的机场就在附近,于是他向当地的乡亲打听过后得知他们果然就在十公里外的阳明堡机场驻扎。

为了打掉敌人的根据地,陈锡联立即进行了部署。他趁着夜色带领部队进逼阳明堡,对敌人发起了突然进攻,在不到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陈锡联就带领部队将日军的24架飞机全数炸毁。陈锡联此举,再次获得了辉煌的战果,创造出一个壮举。

当时,国民党都不相信,武器装备缺乏的八路军竟然能炸毁日军的24架飞机?然而,事实却不得不让他们对八路军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久之后全国的报刊上相继刊登了陈锡联奇袭日军机场的消息,陈锡联的老乡纷纷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陈母,随后陈母立即给陈锡联写去了一封信。

问他报纸上的陈锡联团长是不是你?并在信中诉说了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述了自己艰苦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陈锡联收到信件之后,又惊又喜,为了防止身份的泄露也并没有回答母亲的问题,只是说自己还在外面经商,等到局势稳定一点之后就会回家看望她。

即使陈锡联想要帮助母亲脱离艰苦的生活,但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战争年代,忠孝两难全,因此很多人不得不离开亲人保家卫国,而这些将士的父母只能留在家中苦苦等待儿子的归来,幸运的可能会等到,不幸的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

1932年10月,李先念正在河口与敌人战斗,这个时候母亲却突然出现在了战场上,原来当母亲得知红军要转移,担心见不到儿子的她立即收拾东西,跋山涉水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终于见到了儿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小脚妇女一路上奔着枪声而来,没有任何惧怕,直到看到儿子这才高兴地紧紧地拉着儿子的衣襟说自己要去看看他。

然而,前线的战事紧张,随时都有危险,李先念来不及和母亲述说思念之情只得叫人把母亲送走,继续指挥着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

当母亲走后,他一摸衣兜这才发现母亲在临走前给他的口袋里塞了两块银元,母亲自己的生活都饥寒交迫,却还是拿出攒的两块银元给了儿子。人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事实确实如此。

然而,令李先念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见面竟是与母亲的最后一别。

1941年夏天,他从亲属的口中得知母亲在1935年去世,而在临终前却一直叫着李先念的名字,这令李先念久久不能释怀。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着战士们赶回了故乡,跪在母亲的坟前呼唤道:“娘啊,你怎么不能再活十年八年,这么快就走了?儿子对不住你啊。”

尽管母亲已经逝去,但他还是要往前看,就在这个时候,李先念也依旧没有忘记陈锡联的母亲,因此就在看望母亲过后,李先念就赶去探望陈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

陈母也是一位刚烈的革命家属,1930年,徐海东在战斗中负伤,当时正好住在了陈母的村庄,当陈母得知后主动要求护理,在陈母的照料下,徐海东也在一个月后顺利归队。

黄安战役中,陈母踊跃参加到了拥军行列,徐海东得知消息后,立即去看望陈母,并对陈锡联说道:“我的这条腿,是你娘给的!”

红军撤离鄂豫皖之后,陈锡联的两个叔叔被国民党无情杀害,陈母也受尽了欺辱,不得已之下,陈母只得背井离乡,出门乞讨为生。

不久之后,李先念前来视察,他找来家乡的区委书记附上30块银元,嘱咐他:“陈锡联同志是抗日英雄,母亲是革命家属,现在食不裹腹,讨米要饭,一定要好好照顾。”

随后在李先念的嘱咐下,区委书记亲自将这三十块银元交到了陈母的手上。而陈母也用这些钱购买了一辆纺纱车,度过了最后的安稳岁月。

全国解放之后,陈锡联原本打算把母亲接到身边,但母亲却拒绝了儿子的好意,在她看来,城市生活自己是非常不习惯的,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有出息好好为国家工作,这样她就心满意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1954年,陈母突患重病,在临终前,一直念叨着陈锡联,久久不愿闭上眼睛。而当陈锡联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之后,匆匆赶回老家安葬了母亲,跪在坟前久久不愿起来。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锡联常常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先念也因此评价他为“打仗数第一。”

然而,对于陈锡联来说,李先念对他而言意义重大,他们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他在晚年曾说道:“是他领导我走上革命道路,先念同志不仅是老首长、老领导,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

陈锡联和李先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更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