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潍坊市临朐县、潍坊市高密市姜庄镇、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潍坊市)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榜。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覆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4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山东省非遗工作在促进就业增收、涵养文明乡风以及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优秀成果。潍坊在4个层面均有案例上榜,收获“大满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

潍坊市临朐县:构筑非遗三级联动大格局,打造联农带农富农新引擎县 (市、区)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临朐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镇沂山祭仪1项,省级非遗项目手绘年画、周姑戏、红丝砚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洼子跑麒麟等9项,红木雕刻技艺、庄农日用杂字、黑陶瓦盆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31项,县级非遗项目184项。现已初步形成规模的非遗产业项目60余个,从业人员达5000人,其中农村就业人口达3000人以上,年人均增收4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山东旭光羊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为主导临朐全羊产业已达40余家,年收入近4000万元;以山东华艺雕塑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引领的雕塑类企业达724家,年收入超5000万元;另外蜂蜜产业、红木产业、奇石产业等非遗相关企业年产值达上亿元。

潍坊市高密市姜庄镇:深挖非遗底蕴走乡村振兴“姜庄路径” 乡镇(街道)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庄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和聂家庄泥塑的发源地,域内现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6项,非遗传承人33位。依托聂家庄泥塑、扑灰年画、剪纸、茂腔、地秧歌等非遗项目,聚力打造以红高粱艺博园、泥塑产业园为主体的“两园、三基地、多点”的布局。连续三年举办非遗艺术节,集中展示和推介非遗,设置非遗研习所40余处,每年可接待高校研学团队20余个,研学人数超5000人。

拓展发挥“非遗保护+”功能,大力发展“非遗人才培训”,建立起《姜庄镇传统文化从业者台账》,并绘制出《姜庄镇非遗传承人分布图》,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展“线上+线下”传承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人才培训班60余场,带出徒弟15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协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直播”等形式,拓宽非遗工坊销售渠道,产品入驻4家A级景区、8家酒店、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聂家庄泥塑项目实现年加工泥老虎40万个,经营收入千万元,昌盛泥塑联合社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扑灰年画年创作7.7万幅,实现收入近百万元。

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一纸风筝,一把刻刀,小乡村走出大发展 (社区)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寒亭区西杨家埠村依托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以及灯彩扎制技艺、潍县布玩具等非遗项目,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西杨家埠村建设了国家AAAA旅游景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并以此为核心带动周边建设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古寒印象·梦里水乡、风筝年画特色街片区,形成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教育意义的产、学、研为一体的复合性文化创意旅游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西杨家埠村及村庄周边从事风筝、年画等项目的企业(作坊)共50余家,带动就业近500人。2023年生产风筝220万只,印制年画2600余万张,布玩具20余万只,带动村民增收1.5亿元。

(潍坊市)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奋力做大芝麻产业,非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福油脂依托省级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项目,把“崔字牌小磨香油”作为手造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大力推广。采取“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位一体运作模式,截至2023年底,举办种植技术农民技术员和种粮大户培训班37期,参训人员达到69117人次。联合体主营业务收入达59700万元,基地规模61000亩,直接带动4000多户农民增收3600多万元,间接带动农民增收近2亿元,同时为周边农民和下岗职工提供了2000余人的就业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公司已入驻京东、天猫、阿里、淘宝、融e购、善融等大型平台,拥有几百个销售稳定的线上代理分销商,通过这种非遗+电商的销售模式,2023年实现电商销售收入约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