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徐总指挥现在级别比我高,在学校的时候我可是他的领队。”

红军时期,陈赓在谈论起黄埔军校的徐帅时,总是这么和人开玩笑地说。

陈赓说的是真的吗?在黄埔军校时的徐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想转变,弃文从武

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在孙中山的力荐下,蒋介石成为了军校校长,周总理担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在招收第一批学生之前,孙中山曾经说了“贵精不贵多”的招生标准。也正是因此,黄埔军校的门槛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黄埔军校前六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无数的将领,撑起了中国革命的半边天。

然而此时,谁都不知道黄埔军校日后会如何。孙中山和国民党依旧在热火朝天筹办黄埔军校,也在想办法发放招生简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军校是面向全社会招生的,但当时的社会情况,让黄埔军校的招生变得很困难。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影响力很有限。

大部分的省市,并未掌握在国民党的手里。黄埔军校去哪些省份招生,那就是在损害掌权者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能报考黄埔军校,还是在《新青年》上看到了招生启示。山西是阎锡山的地盘,国民党不能大张旗鼓地招生。

在我党的帮助下,黄埔军校在全国的招生才能顺利展开。我党所办的进步报刊,上面都刊登了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方便招生,我党又在各地组建了分考场。在当时,非国民党地区的人参加黄埔的招生,一旦被发现就有生命危险。

所以这些人并没有去广州,而是先去了上海。在上海进行初试后,合格了才能去广州参加复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和同村的几个年轻人约好,要一起前往上海参加考试。在做下报考军校的决定之前,徐帅刚刚被学校辞退。

实际上,这是他第二次被学校辞退了。而他被学校辞退的理由,居然是因为他给学生们讲了中国百年的耻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想让学生成为进步人士。可他的做法触动了掌权者的利益,于是被学校辞退。

不过徐帅并没有气馁,他又应聘了另一个小学的教员,再次做起了老师的工作。遗憾的是,这个学校也跟第一个学校一样,不允许学生接触进步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两次遭到辞退,徐帅开始怀疑这个社会。难道掌权者认为,让群众都愚昧不堪才是正确的路吗?

如果学校都不能让孩子们思想进步,那又该怎样觉醒民智呢?就算大学生已经觉醒,可和整个国家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在这个迷茫的状态下,徐帅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启示,踏上了从军救国的道路。

但徐帅的从军之路,一开始并不顺利。徐帅出身于山西,山西方言多变,口音也比较重。这就导致了徐帅哪怕说官话,也有很重的山西口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乡的时候,大家都是这么说话,所以彼此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出了山西,徐帅才发现自己口音的问题。

不过这种小问题,当然不会阻止徐帅前进的脚步。他还是一路赶来了上海,来到了负责招生的毛主席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可能是因为口音问题,徐帅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很紧张。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徐帅答的答案完全不对。

正当考官们准备淘汰徐帅的时候,毛主席却愿意再给徐帅一个机会。毛主席发现,徐帅答的是另一个问题,并且答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的全力举荐之下,徐帅才有了第二次考试的机会。而徐帅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通过了考试。

通过了上海的考试,徐帅终于有了去广州的资格。这一去,等着徐帅的就是未来的戎马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认定“成不了大事”

黄埔军校第一期,可以说是聚集了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这样原本就不显眼的徐帅,在学生中更加默默无闻了。

但和徐帅不同,陈赓在同学里很吃得开。上到学校的教官老师,下到同学甚至学弟,陈赓都能和人聊到一块儿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的时候,陈赓的朋友很多。但徐帅和陈赓同为黄埔一期的学生,两人之间的交集却不是很多。

那个时候陈赓已经入党,徐帅却不是我党人员。此时的徐帅信仰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一直在以此为目标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徐帅也清楚地知道,国民党的内部并不是一片清明。起码来学校当校长的蒋介石,心思就不纯洁。

但政治上的事,徐帅其实懂得也不多。他也只是牢记孙中山的教诲,以光复中华,再造共和为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在学校的生活很简单,就是读书和训练。他没有特别多的朋友,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孤身一人。

在很多人看来,徐帅的种种行为都不合群。哪怕是蒋介石,在见到徐帅之后,也就认定了徐帅“不堪大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见徐帅,其实是为了拉拢徐帅。当时在黄埔军校,徐帅的成绩也算名列前茅。进入军队后,徐帅升迁也很快。

蒋介石着急拉拢人才,首选就是黄埔毕业的学生。可惜徐帅在军营这么长时间,逐渐已经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徐帅看来,跟着蒋介石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徐帅更希望和我党站在一起。面对蒋介石的邀请,徐帅坚定地拒绝了。

被徐帅拒绝后,蒋介石颇有些恼羞成怒。他愤怒地说出了徐帅“永远成不了大事”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待同样拒绝了自己的陈赓,蒋介石的态度就好了很多。哪怕蒋介石被陈赓拒绝了很多次,他依然是十分欣赏陈赓的。

蒋介石对待我党的俘虏,一向是不留情面的。但陈赓被蒋介石抓住之后,蒋介石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还迫于压力放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老同学的“误解”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让两党的合作破裂。这不仅给了我党沉重的打击,也极大打击了全国的革命热情。

我党遭到了如此重大的打击,自然不会任由敌人的屠刀挥下。所以,我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成立自己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黄埔军校的我党党员,就是我党掌握军队的基石。身为黄埔一期毕业生的徐帅和陈赓,都被我党委以重任。

不过在一开始,徐帅和陈赓并没有合作的机会。陈赓供职于中央特科,一直在上海等地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则被组织派往鄂东北,担任第11军31师的副师长。当时红军是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是蒋介石非常想要消灭的对象。

所以活跃在鄂东北的31师,也遭到了蒋介石的围剿。徐帅来到31师的时候,31师的师长刚刚牺牲,31师也只剩下了几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帅在31师,不仅击败了前来围剿我军的蒋介石军队,还把31师发展了起来。慢慢地,31师人员越来越多,成为了红四方面军。

1931年,中央决定派陈赓前往红四方面军任师长。陈赓在去红四方面军之前,先去找了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去找周总理很简单,他去打听自己的老同学去了。周总理当年是政治部主任,对所有同学都比较了解。

陈赓只记得徐帅人比较闷,别的印象都不够深刻。他想找周总理打听打听,看看徐帅这个人究竟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周总理得知了陈赓的来意,反而先笑了:“怎么,你陈赓人缘这么好,还怕和别人相处不好吗?”

听着周总理话里的调侃,陈赓半点没有不好意思。“这不是不了解老同学,提前找您这个老师,看看有什么忌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总指挥爱兵,你只要爱护士兵,就没有什么忌讳。”周总理想了想,还是想出了徐帅的一些特点。

“徐总指挥在学校的时候性子就闷,也不知道我过去了,能不能和总指挥配合好。”陈赓叹了口气,有着对未来的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点担心,但他还是很快上任了。等到了红四方面军,陈赓才发现自己还是对徐帅有偏见。

徐帅在红四方面军并不沉闷,他虽然话少,但对士兵们都非常关心。战士们有什么问题,徐帅也都非常热心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斗的时候,徐帅的指挥风格也非常多变。徐帅打起游击战来,虚虚实实让人摸不清头脑,敌人弄不清楚我军到底有多少人就输了。

徐帅的打仗风格深深吸引了陈赓,两人虽然都已经毕业,可交流却比在学校的时候多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平常的交流,两人在战场上也互相学习了彼此的风格。徐帅的指挥刚猛中不失平稳,陈赓的指挥风格灵巧多变。

两人合作起来,发挥的作用都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而且徐帅包容心强,一点都不在意陈赓开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赓的带动下,徐帅有时候还会主动调侃陈赓。也怪不得陈赓说,一开始以为老同学沉闷,接触后却发现误会了。

即便后来两人不在一起共事了,陈赓依然对这段时光非常怀念。他常常说,自己能在后来变得厉害,和徐帅脱不开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活上包容,在战场上互补,徐帅与陈赓的友谊越来越深。而这份友谊,也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