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基建狂魔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各地道路、桥梁、机场等大型工程遍地开花。中国不仅在国内修路架桥,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伸出援手。

其中,在2022年中国为孟加拉国修建的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被誉为"梦想之桥"的钢铁长虹将东西两岸连为一体,其优秀质量甚至令孟方自豪难当,四处显摆炫耀。

那么,这座桥是如何打造而成的?在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帕德玛大桥概况

帕德玛大桥这一宏伟工程的修建缘起于2010年。当时,孟加拉国政府意识到修建一座跨越恒河的大桥,不仅能够缩短两地往来的距离,更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合作。

于是,在2010年4月,孟加拉国政府正式决定动工修建这座大桥,把两岸百姓的梦想连接在一起,因此这座桥也被亲切地称为"梦想之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大桥在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全长高达9.83公里,直跨恒河而过。上部分采用公路设计,车辆可在桥面通行,而下部分则是铁路,火车也能在桥下运行,公铁两种交通方式一桥共享,设计十分人性化。

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桥墩的精细设计。为了确保稳固性,桥墩的支撑深入地下122米,直抵恒河底部。

每个桥墩由6根直径3米、长120米的特殊钢柱组成,能够抵御8级以上的台风和海啸侵袭,确保大桥行车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工程质量,大桥采用先进的"整体先行支架,整体系杆拉索,整体上部结构"施工工艺,施工期间,项目部严格执行文明施工要求,多措并举确保生态环境保护。

大桥设置有先进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桥面巡检小车系统等,可实现桥梁运行全方位智能监控和及时预警,确保行车安全。同时,大桥沿线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帕德玛大桥建设历时约12年,共有来自中国、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家的约60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员工生活营地就像一座临时城市。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工程,花费自然也是天价。根据官方数字,帕德玛大桥的总建设费用高达11.34亿美元,而实际开支还要超过这个天文数字,是孟加拉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可以说,帕德玛大桥凝结了建设者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也彰显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携手前行的大国担当。要修通这座"梦想之桥",犹如一场跨越重重障碍的马拉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造过程的困难

自然环境给工程带来了巨大挑战,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而潮湿,尤其到了7、8月份,恒河水位就会骤然暴涨,河床泥沙也随之大量淤积。打桩施工时,工人们就遇到了棘手难题。

河底淤泥太厚,影响打桩深度,而大桥的稳固性则取决于桥墩在河底的"扎根"有多深。为此,工程团队不得不想方设法"开掘"河底,清理出一个个牢固的基座,再一点点扎下钢筋水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炎热潮湿的环境下作业,安全隐患重重,恒河水域施工环节更是危险系数大增。施工期间不幸发生了几起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这无疑加重了工程建设的艰难程度。

除了自然环境阻碍,语言障碍也是一大难题。参建的中国工人操普通话,当地工人用孟语,其他国家工人则说英语、印地语等,加之文化背景差异,工地上常有"听而不懂"的尴尬场面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解决沟通问题,工程部门不得不聘请一批外语翻译专家随队协助。更大的困难还在于生活环境的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陌生的饮食习惯,都给工人们带来了不小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为缓解这些压力,工程团队特意聘请了当地导游,帮助工人们熟悉当地环境和习俗,也在生活营地内严格要求工人们保持良好生活作风,避免与当地人发生不必要的摩擦。

但工程团队最头疼的还是来自国际舆论的阻力。一些西方国家一向眼红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它们故意在国际上炒作"债务陷阱"等言论,想方设法抹黑和诋毁中方的正当援助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阻力,中方辩驳说,帕德玛大桥的修建,并非什么"陷阱",而是在孟加拉国遭遇施工困难时,给予友好援手。这种行为无需多言,用实际行动就能证明这种友谊的真挚无私。

另外,大桥的钢箱梁设计、整体先支架施工工艺等都是首次在孟加拉国应用,缺乏经验积累,沟通理解存在障碍,给施工质量和进度带来不小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桥建设所需大量钢筋、水泥、沥青等建材需要远距离运输,加之当地道路状况差、港口码头设施不完善,物资供应成了工期的一大拦路虎。

这样一个大工程,资金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对孟加拉国来说是笔沉重负担。工程中期资金短缺曾一度影响了工程进度,幸亏中方及时提供融资支持。而其他问题也都得到妥善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解决

为解决桥墩基础问题,他们首先对桥墩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良。传统做法中,桥墩往往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但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工程团队在桥墩内部加入了大量钢筋,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大增强了桥墩的承载和抗压能力,确保在遭遇洪水、泥石流时,桥墩仍能稳如磐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沟通障碍无疑会严重影响工程协调。为此,工程部门特意增补了一批熟悉多种语言的翻译专家,在工地各个关键岗位派驻,保证指令清晰、工作高效。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聘请了多名当地导游,在生活和工作中为工人们提供文化熏陶,最大程度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建设过程中,工程团队时刻保持严格的生活作风,做到生活有序、防患于未然。在营地内严禁酗酒、打架斗殴,确保工人身心健康。

同时要求工人们尊重当地习俗,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此外,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无端指责和抹黑,中方通过多个渠道阐明了修建帕德玛大桥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所谓的"债务陷阱",而是在助力孟加拉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交通状况,造福两国人民。中国从不强加任何附加条件,相反,希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携手共进。

正是凭着工程团队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加上中方在政治上的解疑释惑,帕德玛大桥终于在2022年6月全线贯通,以钢铁般坚韧的姿态屹立在恒河之上,见证着中孟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这一时刻,对于两国人民来说都是值得永载史册的里程碑时刻。对于孟加拉国而言,帕德玛大桥将东西两岸连为一体,极大缩短了人员物资往来的时空距离,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对于中国而言,这也是工程建设能力和友好援助理念的集中展现。

大桥事实上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一个缩影,是命运与共理念的生动诠释。在建设过程中,无数中国工人放弃了家人团聚的时光,在炎热的恒河畔绘就一幅幅钢铁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数孟加拉国同胞也与中方工人并肩战斗,用汗水浇铸友谊之花。正是两国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友好合作,才终于在艰难中打造出这一钢铁耀眼的杰作。

修筑大桥,不只是拉近了两国几百公里的实地距离,更在精神层面上将两国人民的心与心贴得更近。今后,车马在这条钢铁长虹上飞驰,货物在上下穿梭往来,两国经贸合作定将驶上快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人员的往来也将更加频繁,文化的交流也将更加深入,友谊的种子也将更加扎根。帕德玛大桥的修建,也再次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和平友好态度。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方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平等互利的理念,从未刻意加码任何额外条件,唯愿看到孟加拉国基础设施改善、经济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提供的不仅是建设技术,更有善意的友谊之手。这种大国风范,必将进一步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

现在,当你站在这座跨越恒河的钢铁长虹之上,你会感受到两国人民的友谊就像眼前的波浪一样,永不止息。你也会感受到,中国唯愿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胸怀有多么开阔。

未来,定将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大桥横跨在世界各地,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心连接在一起,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客户端: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调研帕德玛大桥和铁路连接线项目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4133864
中国一带一路网:全球连线|探访中企承建的孟加拉国“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
https://www.yidaiyilu.gov.cn/p/04SU2S3B.html
国际在线:「新春走基层」中国建设者:在孟加拉国的“母亲河”上创造奇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75266159197676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