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湖南新军的军营里,有三个战士一见如故。于是他们效仿刘、关、张,也来了个三结义。

可惜结义后不久,三人因为种种原因分开了。而在建国后,三人的身份却截然不同。他们一个是农民,一个是铁匠,一个却当了主席。

为什么结义的三兄弟,在建国后有了这么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拒之门外的新兵

从我国的历史中看过去,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伟人。毛主席带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全新的中国。

也是他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是他说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的印象中,毛主席似乎从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我党。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加入我党之前,毛主席还当过一段时间兵。

而毛主席在想参军的时候,还曾经被军营拒收过。最后,毛主席是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才能顺利进入军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各地新军纷纷起义。这些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新军,成为了推翻清政府的主要力量。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各地的有志青年仿佛看到了强国的希望。于是,新军也迎来了一波报名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新军本身是清廷组建的,是打算用来维护清政府统治的。虽然新军的军队是按照西方军队的样式来训练的,兵员也是优先招收有文化的。

可在辛亥革命之前,新军的官员任免都是交给清政府来做的。尽管清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架不住官员腐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革命党投入新军,在新军中宣传革命文化,促成了新军的武昌起义。这也是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什么有那么多青年去投奔新军的原因。

那年的毛主席十八岁,正是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年纪。原本,毛主席应该要去长沙读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去长沙的路上,毛主席看到了新军扩招的公告。当时的毛主席,还是一心读书的学生,除了读书之外,毛主席什么都没干过。

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家里的农活都不怎么让毛主席干。他们家是由毛主席的父亲和二弟撑起来的,毛主席只负责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看到这条征兵公告之后,毛主席心里涌上了一股强烈的情绪,他必须要去参军。于是,18岁的毛主席来到武汉,开始了自己的从军之路。

但毛主席一腔热血地来了,却在征兵处被泼了一盆冷水。因为报名需要介绍人,而毛主席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新军的这条规定,毛主席是非常不满的。他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参军还要定制门槛。

难道在这些人的眼里,有介绍人的报国志向,就比没有介绍人的报国志向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顺利参军,毛主席和报名处的人争论起来。毛主席到底是读书多,很快就让征兵处的人鸦雀无声。

征兵处的人确实说不过毛主席,但他们也不可能收毛主席。这时候,有个在外面听了很长时间的人站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人穿着新军的军装,看起来还是个小领导。他对着征兵处的人说:“这个伢子有意思,通融一下收了吧。”

“老朱,不是我们不愿意,实在是规矩在这里。”征兵处负责人脸上都是无奈,他是在没办法破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见状,当即拍着胸脯,说要给毛主席当担保人。谁知负责人却说,他的级别不够,需要两个人担保才行。

战士让毛主席等等,他去再找一个人。没一会儿,他就拉来了一个大汉。来人大约二十七左右,生得十分魁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对负责人说了两句,就见负责人点了点头。这下子,毛主席总算能入伍了。一开始的那个战士赶紧过来,拉着毛主席就往军营带。

一路上,两人开始给毛主席介绍新军的情况,帮助毛主席快速融入到军营里。在断断续续的交谈中,毛主席也知道了两人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一开始站出来的,年轻一些的战士叫朱其升;另一个被朱其升拉来的,年纪大一些的人叫彭友胜。

彭友胜是一个排长,朱其升是他手下的一个班长。指给毛主席领军服和集合地点后,朱其升和彭友胜就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巧合的是,毛主席被分配到的班,就是朱其升的班。朱其升见了毛主席很高兴,在晚上又叫上彭友胜聚了一顿餐。

彭友胜对彼此之间的缘分也很惊讶,欣然同意了朱其升的邀请。就是这一来二去,三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毛主席提议,他们也可以学习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结拜成义兄弟。彭友胜和朱其升本身就对毛主席观感很好,毛主席的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经过简单的仪式,三人正式结拜成了义兄弟。那为什么,三人后面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的兵”

1912年,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协议,南北正式统一,孙中山让出了大总统的位置,湖南的新军也随之解散。

新军解散后,毛主席就要继续回长沙上学了。他问了彭友胜和朱其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都不打算继续从军,想要回家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毛主席想继续寻找中国的未来,也不会阻止两个义兄寻求安稳。

就这样,三个人奔向了不同的未来。毛主席是三人中最小的,也是最先离开新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离开之后,彭友胜和朱其升道过别,就打算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没等彭友胜回家,几个战友找到了他。

他们邀请彭友胜和他们一起,重新参军讨伐袁世凯。在战友们的劝说下,彭友胜同意了他们的邀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十多年,彭友胜转战各地,最终被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那是彭友胜还在担任排长,曾和毛主席有过一面之缘。

不过,这也是彭友胜和毛主席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次见面。北伐失败后,彭友胜已经心灰意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禁想,自己参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参加新军想推翻旧政府,可清政府倒了,北洋政府又上台了,百姓们还是没能过上好日子。

好不容易没了袁世凯,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大山还是那么多。现在一座大山还没有推翻,蒋介石就迫不及待成为另一座大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友胜心灰意冷,找时间脱离了军队。当时社会战乱不已,军队一场仗打下来牺牲的人太多了,也没人注意彭友胜的去向。

从军队脱离后,彭友胜就回到了家乡。彭友胜的家乡盛产茶叶,彭友胜就包了一片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卖茶回来的时候,彭友胜顶着大太阳很口渴。正好路过乡公所,他就想进去讨碗水喝。

乡公所的工作人员很热情,不仅给了彭友胜水,还帮他把水壶灌满了。但彭友胜一进乡公所,就看到了墙上那巨大的毛主席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爷,你在看毛主席吗?我跟您说,就是因为有了毛主席,我们现在的日子才能好过起来嘞!”工作人员看彭友胜看主席像看的目不转睛,开口介绍道。

“这就是毛主席,他原来是我的兵呀!那个时候,他下巴上还没有这颗大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住在山里,彭友胜对外面的信息知道的很少。他并不知道新中国成立了,也不知道自己的三弟当了主席。

得到这个消息后,彭友胜回家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寄到北京之后,毛主席也给自己昔日的大哥写了回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毛主席还邀请彭友胜去北京,不过彭友胜因为家里有事,一直没有去成。但每年,毛主席都能收到彭友胜的茶叶。

虽然彭友胜没能去北京,但他和毛主席一直有书信往来。彭友胜和毛主席的交往,一直维持了十八年,直到彭友胜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主席接见的铁匠

朱其升在新军解散后,就直接回到了家乡。他之前学过打铁,就回家开了个铁匠铺,当了一个铁匠。

当时,革命党人并不受待见,朱其升也不敢说自己参加过新军。别人问他这两年在哪里,他都说在外面学打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战乱不断,朱其升的日子过的贫苦不堪。但靠着这家小小的铁匠铺,朱其升一家也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新中国成立后,朱其升和其他农民都非常高兴。因为新中国成立,证明人民终于可以翻身做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朱其升听到国家主席是谁的时候,他的兴奋却像是被卡住了。因为国家主席,居然和他的三弟同名。

后来,朱其升找到毛主席像,发现毛主席就是他三弟。这下子,可把朱其升高兴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其升知道,毛主席青少年的时候就想救国救民。这么多年,毛主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得知毛主席就是三弟之后,朱其升先是给毛主席写了两封信,得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之后,朱其升就准备去北京看望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其升到了北京之后,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待。说起当年在新军中的事时,毛主席再次对朱其升表示了感谢。

在朱其升离开北京的时候,毛主席还给了朱其升两百块当路费。朱其升原本不打算收,毛主席说这是他的稿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这是毛主席私人赠予的,不是政府的钱,朱其升才收下了。后来,毛主席还给朱其升寄过三百块钱。

朱其升拿到钱后,在家乡办了一个雨伞厂,积极帮助家乡致富。

毛主席虽然是主席,但他对待和自己曾经战斗过的战友还是那样亲切。他们的友情也流传在历史里,成就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