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端午假期的第一天,6月8日,一批造谣抹黑农夫山泉的自媒体账号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网信中国公众号发文,一批蹭炒涉企热点,抹黑攻击企业的账号被依法依约关闭。这些账号有的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有的存在刷帖控评等网络水军行为,恶意抹黑攻击某企业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网暴了足足三个月,农夫山泉都遭受了哪些谣言?5月20日,农夫山泉官微发了一条长微博,一口气对2月25日以来,针对农夫山泉和创始人钟睒睒的所有谣言都做了回应,加起来竟然有整整20条之多。看完之后我只有四个字形容:怀疑人生。网上还有真的东西吗?这些谣言都是哪里来的呢?攻击农夫山泉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20条回应,针对20条谣言,条条离谱。举个例子,网上谣传宗庆后和钟睒睒关系紧张,甚至是现代版的“农夫与蛇”,还发展出了两个版本的说法,第一种说,钟睒睒创业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娃哈哈,最后却恩将仇报,成了娃哈哈最大的竞争对手,另一种说法则说,钟晱晱早年在海南窜货被娃哈哈开除,两家企业积怨已深。

可实际上呢,钟睒睒从来没有在娃哈哈公司任职和领薪,至于被开除的事,就更是天方夜谭了,至于农夫山泉为什么会成立,和娃哈哈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其实钟睒睒一开始在千岛湖想做的是药酒厂,只是当看到千岛湖绝佳的水质后,临时决定改做饮用水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多年来,娃哈哈与农夫山泉这两家浙江企业,有正面竞争和诉讼,但也互相支持,实控人之间的关系是清清白白。往前倒查几年的新闻记录,钟睒睒曾经多次公开表态,自己把宗庆后当作楷模。宗庆后呢,也从来没有把农夫山泉当作仇敌。这当中有个小插曲,2013年,农夫山泉陷入了“标准门”舆论危机,当时就有人劝宗庆后,不如趁虚而入对农夫山泉踩上一脚,宗庆后听了后那是断然拒绝。

这还只是开胃菜,后面的剧情才算是达到了高潮。我做了个统计,在20条农夫山泉的辟谣信息中,有7条和“卖国”扯上了关系,不是和美国,就是和日本有关。

有人说,农夫山泉“给日本捐款5000万、给哈佛大学捐款1个亿”,我就奇怪了,这样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呢,网上找不到相关的权威媒体报道,农夫山泉的官网也没有,只有一个解释了,自己杜撰的。

杜撰一个谎言只需要几秒钟,可大家想过没有,这对企业的伤害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下来,这波造谣,组织性和目的性非常明显,呈现出几个特征:

第一,造谣内容打击面非常广,从公司的问题说到创始人个人的问题,多维度抹黑,层层递进。

第二,持续时间长,都说网民只有金鱼的记忆,可三个多月过去了,有些造谣内容还在持续发酵。

第三,信息量密集,所有造谣内容都能出现无数个所谓“佐证”,让信息接收者完全是应接不暇。

要说这些事情没人在背后出谋划策,恐怕是很难做到的,那么问题又来了,谁会在背后恶意抹黑呢?哪些人能够通过造谣来获利呢?

网络通讯越来越发达,普通人也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这同样给了造谣者发挥的空间,吃瓜群众如果不保持理性、独立思考,真的很容易被带偏,重庆胖猫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改善经济大环境,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说要改善“营商环境”,什么是营商环境?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好了,民营企业待遇好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一个尊重真相和事实的网络环境。

有多少企业,本本分分干了一辈子,就是一件小事被人抓住不放,在网上恶意抹黑,最后搞到生意都做不下去了,有些人在网络上发泄完了,解气了,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企业背后是多少普通人的就业,是多少国家的税收。

农夫山泉这家企业已经成立28年了,尽管经历过不少商战,但一直踏实做实业,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产品,他的成长和发展大家都看在眼里,到目前,创造了2万多个工作岗位,给社会创造的效益,给国家带来的税收都是有目共睹的,要是大家可以不顾事实和真相,肆意对这样的一家民营企业进行攻击,又怎么可能营造出“适合企业发展,让企业家施展拳脚,甚至吸引外资进入”的营商环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几个问题,谁最想看到中国人攻击自己的企业?谁又最不希望看到我们有好的营商环境?谁能通过造谣来获取流量?谁能获取利益,谁就是网络谣言的来源。

农夫山泉打脸造谣者,这是一件值得举双手点赞的好事,不仅仅只是为了农夫山泉自己,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这也是一场生动的网络打假课程。沉默从来不能解决问题,把真相拿出来,把道理讲清楚,才真正需要勇气。

网上不是非法之地,用农夫山泉说的一句话结个尾,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比流量重要的是真相,是基于事实本身的善恶是非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