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的一番“吐槽”,就像往汽车行业这潭静水中扔了一块大石头,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化身吃瓜群众,各种评论铺天盖地,不少人对广汽过去的“躺赢”时代表示了怀念,同时也夹杂着不少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今年的广汽确实有点“冷”。看看数据就知道了,前五月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销量像滑滑梯一样下滑了24.3%和27.26%,连一度风光无限的广汽埃安也遭遇了38.71%的下滑。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广汽乘用车,居然在逆境中实现了6.24%的增长,真是不容易啊!但总体来看,广汽集团今年前五月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少了整整22.7万辆,这个数字简直像是一个大耳光,狠狠地打在了广汽的脸上。

曾庆洪在论坛上的发言,更像是一个怨气满满的老大哥,大吐苦水。他说,价格战打得火热,广汽也不得不挥起裁员的大刀。哎,这话说得,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尽管外界一度将焦点集中在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和广汽三菱等合资公司的裁员事件上,但事实背后的真相更为复杂。

别看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和广汽三菱这些合资公司平时风光无限,但裁员的大刀一落下来,谁也别想逃。去年7月,广汽丰田的1000名劳务合同工就接到了遣散通知,占了员工总数的5%。紧接着,广汽本田也在12月跟900名劳务工说了再见。到了今年5月,广汽本田更是狠心地让1700名员工自愿离职,占到了公司总人数的14%。

曾庆洪的话音刚落,6月7日就传出了广汽埃安要裁员20%的消息。这次裁员主要集中在制造领域,虽然还没最终执行,但已经让业内人士瞪大了眼睛。不仅如此,网上还曝光了一份广汽埃安的降本增效措施清单,包括取消加班费、控制加班时间、减少交通和电话补贴、取消纸质办公、节约文具使用等等。这些措施一出来,员工们的压力可就更大了。

这一系列大规模的裁员行动,也难怪让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大发牢骚,直言汽车行业“内卷”得太厉害,“广汽也裁了不少人”。

让人纳闷的是,广汽埃安上个月不是才卖出了4万多辆车,重回新势力榜首吗?怎么还会陷入困境呢?原来啊,进入2024年,广汽埃安的销量就开始下滑了。前五个月的销量数据显示,同比下滑了14.42%。从今年的销量数据来看,广汽埃安的月销量起伏较大,2月、3月、4月分别出现了同比下滑。1-5月的总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也下滑了23.44%。这样的业绩显然无法支撑起广汽埃安的80万辆保底销量目标。

说到底,广汽埃安的下滑还是跟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有关。过去,广汽埃安的网约车销量占比高达45.8%,但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其他更低价车型如微蓝6、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等纷纷涌现,广汽埃安的性价比优势一下子就没了。

曾庆洪的言论又引发了另一场讨论。他在论坛上提到汽车行业内卷过度,这番话立刻被网友解读为广汽“卷不动”了,甚至有人呼吁国家出手干预。这种“巨婴”般的表现,自然引起了广泛争议。为了平息这场舆论风波,广汽集团不得不重新梳理曾庆洪的发言,强调广汽并不反对、也不怕“卷”。

重庆论坛上的这场讨论,其实反映了当下汽车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内卷。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内卷是对卓越的追求,能提升中国品牌的高度;而广汽的曾庆洪则担忧过度的内卷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比亚迪的王传福则显得更为乐观,他将内卷视为市场经济的必然,鼓励大家拥抱竞争。吉利控股的李书福也谈到了内卷的双刃剑效应,指出其好坏并存。

尽管各位大佬观点不一,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都意识到了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竞争愈发激烈。而在这场竞争中,广汽集团的处境显然有些尴尬。它既不能像自主品牌那样高喊打倒合资,全力发展电动化,也不能像合资品牌那样稳坐钓鱼台。广汽的转型之路,注定是一条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道路。

为了摆脱困境,广汽推出了高端品牌“昊铂”,然而市场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销量波动也影响了埃安的上市计划,使得这个曾经的新势力领头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仅如此,广汽埃安还面临着品牌形象的挑战。被贴上“网约车”标签的埃安,在C端市场的基础显得不够稳固。再加上续航缩水等问题的投诉,广汽埃安的品牌形象可谓岌岌可危。此时传出广汽埃安裁员的消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此同时,广汽的上市计划也受到了波及。原本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完成的上市,不得不宣布延迟。这一变化无疑给广汽的未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说实话,在汽车行业日益内卷的今天,裁员和降本增效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汽埃安面临的问题。它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重拾昔日的辉煌,不然,这“寒冬”恐怕还得继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