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正是我国经济陷入低谷、粮食欠收的困难时期。行伍出身的贺龙和罗荣桓,决定去军队调研。

但在南京军区的时候,许世友的一句话,却让贺龙罕见地有了怒火。

许世友说了什么,居然让贺龙如此大动肝火?之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灾害下的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除了抗美援朝之外,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展开,更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期盼。

但在这种繁荣的阴影之下,正有着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在酝酿。这场灾难将造成饿殍遍野,无数人流离失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灾难,就是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一场自然灾害。这场灾害的最开始,表现在1958年冬天,降水量减少上。

随着1959年春天的到来,华中和东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春旱。当时受灾严重的河北和黑龙江,大约有300万公顷的耕地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谁都没能想到,这样的旱灾只是开始,这样的灾难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从1960年开始,河南和山东境内的黄河开始断流。

黄河断流,让依靠黄河生存的人们失去了长久以来的生活家园。而在内陆发生大旱的时候,东南沿海却洪水泛滥,洪涝成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有了涉及民生的大灾难,国家就容易乱起来。老百姓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可能干得出来。

在旱灾最严重的时候,基本上每个受灾地区都有人饿死。而当时的各地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考虑,将这些受灾情况隐瞒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导致了中央对受灾情况不了解,对于救灾的各项事宜进展较为缓慢。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召开。

在会议上,毛主席就当前我国遇到的各种困难,做了详细的说明。会上,毛主席提出,要中央在这一年掀起调研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各地人民的生活、受灾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这样一来,也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刻意隐瞒灾情。

当时贺龙和罗荣桓同住在东交民巷,这也让两人的关系肉眼可见地拉近了。当时,罗荣桓正在家中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自从1942年以来,罗荣桓就经常带病指挥作战。在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就算生病,也不肯放下自己的工作。

要不就是工作,要不就是养病,罗荣桓整天都非常无趣。作为罗荣桓的邻居,贺龙经常来找罗荣桓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贺龙自己工作也很忙,但看着昔日战友病痛缠身,贺龙就想多陪陪他。知道罗荣桓整天闷在家里,贺龙就经常和罗荣桓开些玩笑。

贺龙知道,养病的人不能郁结于心,不然病情不容易好。所以在毛主席提出要大量调研之后,贺龙决定叫罗荣桓出去走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和罗荣桓商量,他们两个不如就去部队调研。一来他们都是部队出来的,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回部队看看了。

这二来,也确实是有想让罗荣桓出去转转,不要整天在家里闷着的想法。就算贺龙可以和他开玩笑讲笑话,也没有他自己出去看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往南京军区

贺龙和罗荣桓讨论之后,决定去南京军区展开调研。南京军区接到两位元帅即将过来调研的消息,全军上下开始准备迎接。

这次调研,贺龙和罗荣桓主要是想看看南京军区有没有困难,自己能不能解决。另外在解决这些困难的时候,官兵的思想情况是什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位老帅要来南京军区视察调研,许世友自然对此十分重视。在这些年里,南京军区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旱灾最严重的时候,战士们每天都吃不饱。由于肩负繁重的训练,战士们一旦吃不饱,问题可就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吃不饱,体力就跟不上,训练任务就完不成。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外敌入侵,倒也没有什么大事。

但万一有敌人趁此机会,打算从我国身上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来,那战士们就得饿着肚子上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粮草跟不上,就很容易引起士兵哗变。从长久来看,一旦军区吃饭出现问题,那国家的问题就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贺龙和罗荣桓会选择去南京军区调研的原因。只有把军队的问题先解决了,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告诫军中众人,对两位老帅汇报的时候,有什么就要说什么。我们不做那些瞒报谎报的事,只有实事求是,老帅才能真正了解南京军区。

有了许世友的告诫,大家基本清楚该怎么向贺龙和罗荣桓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和罗荣桓准备好了之后,两人就坐火车向南京出发了。在火车将要到达南京之前,许世友带着南京军区的领导班子,在火车站等两人。

贺龙和罗荣桓下了火车,就看到许世友带着人在火车站等着他们。见到两位老帅之后,许世友打算先带他们去招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罗荣桓摆了摆手,让人把他们的行李放到招待所,他们要先下连队去看看。许世友看向贺龙,贺龙明显也是这个想法。

许世友见状,只好带着两位首长去了港口。贺龙和罗荣桓想去的连队,需要从江边坐渡轮才能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船上,许世友和两位首长简单描述了一下,这两年南京军区遇见的各种问题。在旱灾刚开始的时候,军需供应是没问题的。

但总量没问题,品种却明显减少了。大部分都是粗粮,战士们需要的油水几乎是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后来,战士们每天只有一斤粮食,只能勉强吃饱。因为吃不饱,战士们的体力跟不上,训练任务就没办法按时完成。

这种情况下,战士们完不成训练任务,干部也没有办法苛责。为了保证战士们能吃饱,很多干部自发减少了自己的粮食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导致了在一些连队,干部们比战士还要没有精神。许世友说着叹了口气,这些只是连队的普遍情况,有的连队可能更严重。

听着许世友说的这些,贺龙和罗荣桓脸上都露出不忍心的神色。现在国家困难,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训斥许世友

江面上的气温比较低,凉风一吹,罗荣桓就开始咳嗽。许世友见状,赶紧让人给罗荣桓倒一杯热水。

不过罗荣桓现在,也没心思注意自己的身体了。许世友说的情况,正是他最担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军区出了问题,国家的根基就容易不稳了。所以保证军区的稳定,就成了罗荣桓这次主要的目标。

听了许世友的话,贺龙也是皱着眉头。不过现在国家是整体困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南京军区自己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立即回应贺龙,他说南京军区正在为此做努力。因为战士们基本上吃不到肉,所以南京军区开始在训练之余搞副业。

在军区的带领下,各连队养鱼、养鸡鸭、种菜、种地。可以说只要是符合部队伙食标准的东西,他们该种的种,该养的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让这些东西弄混,基本上各连队单独负责养殖一个种类。各连队之间还有专门的物资互换通道,保证每个连队都有不同的肉。

许世友的这种处理,确实大大缓解了南京军区的压力。但就算是这样,也只是勉强供应部队的补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想要多的,那是绝对没有的。而且部队的每个人,现在都对分量有着严格的把控,决不能多给一点。

贺龙听着连连点头,就在几人说话的时间里,渡轮也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当地连队知道首长要来,急忙派人来码头接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和罗荣桓没坐同一辆车,贺龙和许世友一趟车,罗荣桓和连队来接人的干部一辆车。

贺龙知道,罗荣桓是想进一步了解一下连队。贺龙和许世友坐在车里,两人谁都没有出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外面的景色,贺龙实在忍不住心痛。灾荒年代,连在路上讨饭的人都没有几个了。这并不是说国家富裕了,反而是国家穷的表现。

毕竟所有人都吃不饱,怎么还会有人给别人施舍呢?讨饭的人讨不到饭,可不就慢慢饿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饿死的人多了,在外面讨饭的人也就少了。而且这些在外面讨饭的人,每个人都面黄肌瘦、骨瘦如柴。

他们摊在墙根下,如果不是胸口还有轻微的起伏,贺龙真的不能确认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问许世友,军队里战士们的情绪怎么样。许世友想了想说:“战士们情绪都好着呢,大家都知道国家的现状,对此也没有怨言。”

谁知贺龙听了这话,当即脸色就变了。他呵斥许世友:“战士们都吃不饱了,还要进行那么高强度的训练,怎么可能没有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贺龙的训斥,许世友讪讪地笑了。贺龙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现在是在困难时期,这个问题我们要如实面对。

战士们每天都吃不饱,有怨言是正常的。但他不能在自己面前,说战士们是没有怨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之所以组织调研,就是为了要让各级领导了解真实的国情。许世友不打算让首长为南京军区担心,也是出于自己的一片好心。

在听了贺龙的话之后,许世友就把真实情况告诉了贺龙。战士们确实精神面貌不太好,但还没到怨气沸腾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军区做的种种努力,也是给战士们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现在战士们遇见问题就会积极解决,而不是徒增抱怨。

在和许世友聊完了之后,许世友又带着两位老帅视察了许多连队。两位老帅看着南京军区的景象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过最艰难年代的革命家,遇见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找解决方法,而不是等着国家给他们解决。这应该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