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随着战场上局势的颠倒,蒋介石开始着急了。他让胡宗南率领20多万大军,直接占领了延安。

得知胡宗南占领延安后,蒋介石着急地要去看看。

在毛主席的窑洞前,他看到了一个东西,顿时连连叹气。

毛主席窑洞前有什么?蒋介石都已经攻下了延安,为什么还要叹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危机,撤离转移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将中国重新拖入战争的泥沼,在这次内战开始之前,蒋介石非常有信心。

当时蒋介石正规军就有400万,军队内部大部分都是美械、日械。而蒋介石更是掌握了全国四分之三还多的人口,和大部分的交通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蒋介石来说,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战。只要国民党军队不出岔子,他有信心在三到六个月之内消灭我军。

当时我军加上民兵,也不过只有120多万军队。不仅军队数量比不上国军,连武器装备都比国军差了好几个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战争一开始,也确实像蒋介石以为的那样,我军并不是国军的对手。但在有些地方,国军也敌不过我军。

虽然国军一开始抢占了先机,但蒋介石想六个月之内消灭我军的目标,明显还是实现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党的领导下,国军并没有如蒋介石想象的一样势如破竹。反而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国军打的胜仗越来越少。

这对我军来说是好事,但对蒋介石来说,那可就是一大噩耗啊。为了打击我军,蒋介石决定出兵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一直以来,蒋介石都对延安十分防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我党经历了千辛万苦的长征,才顺利来到了延安。

但我党来到延安之后,蒋介石的追兵也随之而来。我党无奈之下,只能打算前往更荒凉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关键时刻发动兵谏,或许延安也只是我党长征途中短暂停留的一站。

随着西安事变的发生,蒋介石和我党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也因此,我党才在延安稳定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两党已经达成了合作,但对于延安外面虎视眈眈的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并没有撤走。

反而是让胡宗南带队长期驻扎在陕北,时刻监视着延安。而蒋介石对延安的觊觎之心,更是一直都没有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发动内战之后,蒋介石就在准备让胡宗南进攻延安。当时胡宗南手下20多万大军,再加上西北二马的兵力,延安绝对抵挡不住。

胡宗南得到蒋介石攻打延安的命令之后,当即让全军进入战备状态。胡宗南的行动,我党自然也发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要攻打延安,我党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按照目前的局势,我党和胡宗南硬碰硬是最不明智的。

因为当时延安的兵力,总共也就不到三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政工人员和后勤人员,真正能上战场打仗的更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党中央的会议决定,由毛主席带领干部和群众转移,彭老总带领西野留在西北,和胡宗南等人展开斗争。

会议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放弃延安这个地方。毕竟经过这段时间的战争,我党实际控制的城市已经多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打延安,捷报频传

1947年,胡宗南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带领二十万大军向着延安而来。毛主席带着众人收拾完东西,将一封信放在了自己住过的窑洞里。

看到一切都没问题了之后,毛主席才带着队伍离开了延安。彭老总看着毛主席离开之后,自己也才带着警卫员返回西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老总离开延安的时候,胡宗南已经可以看到他们曾经住的窑洞了。在彭老总走了没多久,胡宗南就带兵进了延安。

原本,胡宗南以为自己这么顺利进了延安,就能将我党一网打尽。可别说一网打尽,胡宗南连个人影都没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毛主席将窑洞的所有物品都收走了。胡宗南不信邪,非得让手下的人带人去搜。

他不信在短短的时间里,我党能撤得干干净净。胡宗南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我党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为什么这么着急找我党呢?那还要从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说起。胡宗南在陕北驻扎着,我党当然不会什么也不做。

陕甘宁边防部队,主要防的就是胡宗南。胡宗南带领部队进攻延安的时候,还以为会遇到顽强的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一路畅通无阻,这可把胡宗南高兴坏了。在胡宗南看来,他之所以能一路畅通,是因为我军面对国军溃逃了。

自信满满的胡宗南,在给蒋介石发电报的时候,都是发的捷报。在胡宗南的电报中,他将自己说得神勇非凡,我军被他“触之即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蒋介石面对这么荒唐的捷报,居然真的就相信了。他发电报鼓励胡宗南,表示只要胡宗南拿下延安,自己一定会给他奖励。

蒋介石对自己的心腹向来大方,胡宗南知道,蒋介石许诺的奖励,一定价值不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说别的,就是为了这个奖励,胡宗南也要拿下延安。何况看现在的情况,拿下延安是十拿九稳的。

当时胡宗南万万没想到,我军不是遇见他溃逃了,而是全部转移走了。留给胡宗南的,只有一个空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没办法,只能让人去搜查有没有我党的人。毕竟在攻入延安的时候,胡宗南就已经给蒋介石发了最后一封捷报。

在捷报中,胡宗南说自己已经占领了延安,并抓住了五万战俘。但我党的领导人们,却提前逃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的这个捷报,让蒋介石心情非常好。毕竟一直以来,国军很少能在我军手上打这么大的胜仗。

胡宗南的这份捷报,可把蒋介石这几天的憋屈都给驱散了。蒋介石当即决定,他要视察延安,看看毛主席曾经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要来的消息,可是把胡宗南给吓坏了。因为他没有找到我党。我军那么多人也不知所踪。

那胡宗南在捷报上写的五万俘虏,自然也就没有影了。要是蒋介石不来,谁都不知道这五万俘虏到底有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蒋介石一来,那胡宗南无论如何,都要给蒋介石找五万俘虏过来。没办法,胡宗南只好动员士兵,把他们充作俘虏。

又去延安抓了一些老百姓,威逼他们扮成解放军。在胡宗南的左拼右凑之下,总算凑够了俘虏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退两难,后悔不已

胡宗南为了迎接蒋介石,搞出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欢迎会。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带着宋美龄一起来到延安。

看过胡宗南准备的欢迎会,蒋介石表示非常满意。吃过饭之后,蒋介石让胡宗南带路,自己要去看一看毛主席的住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毛主席住的那个窑洞,胡宗南早就去过好几次了。他非常熟悉地带着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边带路一边讲解。

很快,胡宗南就带着蒋介石和宋美龄来到了毛主席的窑洞前。看着光秃秃的院子,蒋介石皱了皱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径自走进院子,推开了毛主席窑洞的门。窑洞不大,除了一张床之外,就只有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了。

桌子上面坑坑洼洼的,一看就是用了很长时间。椅子四条腿不一般齐,坐上去也摇摇晃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没看到别的东西,就退出来了。他问胡宗南,在攻进延安之后,这个窑洞里就这些东西吗?

胡宗南点点头,他告诉蒋介石,我党在延安的人生活都比较贫苦。蒋介石点点头,却看见门边有一个纺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没见过纺车,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他指着纺车问胡宗南:“这是什么东西?”

胡宗南倒是认识纺车,他告诉蒋介石,这是毛主席用来纺线的纺车。蒋介石一听毛主席还要亲自纺线,就有些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自身就是国民党领导人,他和家人过着奢靡的生活。对蒋介石来说,他的标准就是所有领导人的标准。

可现在,毛主席不止过着贫苦的生活,甚至还会亲自纺线来用。在蒋介石眼里,这是不可置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蒋介石看来,身为一个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就应该时刻将自己放置在所有人之上,和所有人都保持着距离。

毛主席的所作所为,在蒋介石眼里不像个领导者。随后,蒋介石找来一个群众,向他们了解毛主席的真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说起毛主席,无一不是说毛主席和普通人一样。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不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也经常和普通人打交道。

有的时候,毛主席还会请群众来自己家里吃饭。听了群众对毛主席的评价,蒋介石神色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离开延安之前,蒋介石才说了一句:“败局已定啊!”说完之后,蒋介石就搭乘飞机走了。

蒋介石走了之后,胡宗南长舒一口气。他没有告诉蒋介石,其实毛主席的桌子上,原本放着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封信上面,是毛主席写给胡宗南的几句话。其中的一句“胡宗南进延安,进退两难”,更是直接点明了胡宗南的处境。

毛主席带领众人撤出延安,绝不是因为怕了胡宗南和国民党,而是为了拿延安换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延安撤离之后不久,我军在解放战场上连连大捷。因为民心所向,我军最终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大部分地区。

无论在什么时候,民心才是一个政权立足的重要原因。失去民心的人,永远赢不了民心所向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