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山东大学考古队在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的联合考古中,于法国南部的一处洞穴遗址内发现古人类指骨化石。这项联合考古,是中法建交以来第一个中法旧石器时代考古合作项目,对于增进两国人民了解、亚欧大陆东西两侧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山东大学厚植齐鲁文化沃土,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生来就肩负着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崇高使命。山东大学与法国高等学府的深度合作,为推动中法人文交流增添了新鲜血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3月11日,山东法语联盟在山东大学圣昆仑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图为山大学子与乐队成员合影

开联合考古之先河

近年来,山东大学与法国高校在探究人类起源这一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考古问题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16年,在山东大学李占扬教授的提议下,山大与波尔多大学开启了中法联合考古发掘项目,由山东大学法籍教授鲁可(Luc Doyon)担任该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2019年,两校考古学专家组成联合考古队,首次启动法国旧石器时代岩厦遗址考古发掘,为探索早期人类起源、现代人起源作出积极贡献,也在我国考古历史上,开创了中国在欧洲合作开展考古项目的先河。

新冠疫情期间,鲁可教授克服诸多困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联合考古发掘做了积极有效的准备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联合考古队在试掘中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化石和距今5万-2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取得初步成果。随即,法国政府批准了2023年-2025年在法国西南部图尔托瓦拉克(Tourtoirac)洞穴遗址的发掘。

2023年3月,山大与波尔多大学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同年5月,联合考古队赴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韦雷泽河流域的图尔托瓦拉克洞穴开展发掘项目。该遗址发现于1873年,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和尼安德特人肢骨化石,是一处包含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段和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物的洞穴遗址。

这次洞穴考古虽然发掘面积有限,但由于洞穴堆积复杂,为了保证出土遗物时空单位的可靠性,队员们在发掘过程中都十分谨慎。很多时候,他们都没有使用考古常用的发掘工具手铲,而是改用小的刮刀慢慢地从胶结且遍布岩块的洞穴堆积中提取宝贵的文化遗物。

经过一番“慢工出细活”,联合考古队共掘出古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和艺术品4000余件。截至目前,已出土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和艺术品2万余件。在比较重要的发现中,除前面提到的尼人指骨化石外,还有2022年出土的尼人和现代人指骨各1件,人类牙齿化石1枚等。

助力中法民心相通

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东大学根植开放办学的历史基因,充分发挥文史学科优势,广泛搭建致力于促进中法民心相通的沟通平台。

2006年,山东大学与巴黎法语联盟总部合作建立山东法语联盟,积极开展法语语言培训、法语水平测试等教学活动,同时举办以推介法国语言文化为目的、面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促进山东法语教学和中法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10月,由法国布列塔尼大区议会、雷恩市及周边地区议会合作建立的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运行。多年来,布列塔尼孔子学院以“文化孔院”为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其中,以“中国文化周”为主题的春节系列活动已成为孔院乃至整个法国西部地区的品牌文化项目,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支持和欢迎。活动通过组织舞龙舞狮、“美食街”、展览、讲座、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了中法两国民众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在当地的影响。

以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山东大学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双向互动,助力中法人文交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今年5月20日,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在雷恩市政府、济南市政府、中国驻法国使馆、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共同支持下,山东大学派出专业团队赴法,与布列塔尼孔子学院和雷恩-济南友好城市协会共同为“中国花园”揭幕。“中国花园”的建设和启用,是雷恩-济南友城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孔子学院多年来推动完成的一项中华文化传播和中法友好交流的重大项目。今年7月,山东大学还将有2名学生作为奥运会志愿者赴法国巴黎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暑期,山大学生在位于法国昂热的西部天主教大学交流学习 P21:作者(左一)与LSE的同学在伦敦郊区参加公益活动

推动中法文明互鉴

山东大学以特色优势学科为载体,积极践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深入开展中法两国间的文明交流对话和理解互信,推动中法文明交流互鉴。

中法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清康熙年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白晋(Joachim Bouvet)等人来华交流中西文化,大量中国典籍西传至法国。1860年后,我国大量文物瑰宝流失海外。后来,郑振铎、王重民等西渡欧洲,访求遗落的珍稀汉籍,发现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圆明园四十景图》《皇清职贡图》等皆为圆明园皇家旧藏。

2014年,山东大学牵头承担“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国家重大文化项目,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签订合作意向,汉籍回归之路正式拉开序幕。

2016年2月,山大派学者赴法国国家图书馆开展汉籍编目、回归前期工作,法国国家图书馆派出多名工作人员协作。此项工作引起法国侨界的高度关注,山东大学校友会也积极响应、出谋划策。经过8个月的努力,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其间,山大得知法国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一部分汉籍,是法国探险家伯希和(Paul Pelliot)在清末来华购买并带回的敦煌研究资料。经查阅,他们发现这部分汉籍含有大量的珍稀版本,有进一步整理和研究的必要,于是向法国国家图书馆提出了重新整理的请求。而馆方因为这部分汉籍没有机读目录,正需要中国学者协助完成。

几经周折,2020年项目启动,却赶上疫情最严重之时,赵丽萍、姚楚青等10余位在法留学生做好防护措施后,进馆查阅古籍。2023年,山大陈恒新、曹淑娟等老师先后赴法。在师生们的不懈努力下,2023年12月,山东大学与法国国家图书馆正式达成伯希和专藏中文古籍复制影印回归合作意向。

截至目前,山东大学在法古籍编目和整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9月,出版《法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古恒部分)》;2021年12月,出版《欧洲地区所藏中国珍稀文献丛刊》,收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汉籍8部;完成编写《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古籍目录》等多部目录;研究著作《法国国家图书馆汉籍研究》等也将出版。

对法交流源远流长

山东大学与法国高校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1995年,山东大学与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巴黎第七大学,简称“巴黎七大”)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在生命科学、数学、汉学等领域开展师生交流和联合科研,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在1997年法国率先同我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同我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山东大学同包括巴黎六大、七大、九大在内的一批法国高校逐渐建立起高质量深度教育交流合作网络,着力吸收法国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优秀教育资源,为助推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国际教育合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开放发展,是山东大学的立校战略。2002年,基于山东省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自1985年缔结的友好省区关系,济南市与该大区省会雷恩市结为姊妹城市。为促进中法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山东大学立足服务山东教育高地建设,先后与该大区的多所高校展开了学生培养、联合科研方面合作。

2005年前后,山东大学对法教育合作与交流网络基本构成,与近10所法国高校正式建立校级合作关系,与法国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成为山东大学对欧合作交流新的增长点。

进入新时代,山东大学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开放办学新举措,对法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与法国近2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携手法国高校,共同建设凸显山大优势学科特色的平台,扎实推进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的对法战略合作,在数学、汉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科研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教育合作再谱新篇

通过与法国近2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山东大学系统引进法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包括短期交流项目、学期交换项目、奖学金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在内的宽口径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有力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培养富有“山大基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

助力中法友好交流,以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务实举措谱写对法交流合作新时代新篇章,是山东大学服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山东大学将紧扣中法外交战略方向,携手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创新合作模式,全方位机制化开展教育交流,共同谱写中法友好新篇章,为推动中法关系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山东大学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在“两个大局”中积极稳妥作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中法科技前沿、国家间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新动向,加强与全球伙伴的交流互鉴互通,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质量,构建中法合作交流新模式,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展现山大应有的新作为。(供稿丨山东大学)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6期)

作者: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