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夏亭:矛盾纠纷“解锁匠”

守护百姓“贴心人

68岁,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在南安柳城街道,却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调解员仍奔走在调解一线,他就是李夏亭

8年多来,李夏亭把群众当亲人,用真心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人民群众的“开心锁”“连心桥”“止纷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李的“三心”调解法

“早在2012年柳城街道没有成立调解中心前,我就在党政办负责接访工作,对街道情况再熟悉不过了。”长期接访的工作经历,让李夏亭提前积累了不少调解经验。

2016年1月,南安在成立市联合调解中心的基础上,在各乡镇(街道)配套成立联合调解中心。原本即将退休的李夏亭,在领导的动员下,成为柳城街道联合调解分中心的一名专职调解员

“我觉得调解员就像医生,我就是群众家门口的‘专家门诊’,我必须号准‘脉’,开好‘方’……”8年多来,李夏亭通过解决不少“疑难杂症”,总结出了一套调解方法。他表示,调解工作没有秘诀,最重要的是保持“三心”,即耐心、热心、细心。必须做好每起调解案件的个案分析,耐心研究纠纷始末、症结点及调处方法,为双方当事人量身定制调解方案。要热心对待当事人,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地体谅当事人的苦衷,向当事人说明事理、说透法理、以情感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要像中医一样,运用好“望闻问切”的方法,细心观察当事人的语气、态度、神情、动作特点等,仔细找准纠纷的症结和当事人的诉求,对矛盾纠纷作出全面的判断和精准的调解。

“如果没有老李帮忙,我这新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近日,辖区群众周某谈起李夏亭的调解,甚是感激。

原来,2023年台风“杜苏芮”期间,柳城辖区内一学校围墙因年久失修,轰然坍塌,导致周某的土石木结构房屋室内部分家具、家禽被压埋,双方自行协商未果后,到柳城街道联调分中心申请调解。

“通过分析案件,两方的争执点在于赔偿金额,周某要求围墙业主恢复原土石木结构房,工艺和成本较高,围墙业主则认为事故是自然灾害引起,由他们全额赔偿不合理,双方就此僵持着。”李夏亭告诉记者,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调解员采用“背靠背”的方式介入调解。

“针对房屋重建方面,我们向周某晓之以理,建议他在原址的基础上改建钢筋水泥房,这样既实用牢固又节约资金,反过来调解员到学校做通校方工作……”李夏亭介绍,在此后的调解中,双方又因赔偿顺序、赔偿金额等问题产生僵持。为促进双方和解,调解中心专程请来第三方师傅帮忙预算,同时诚邀当事人共同到南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倾听律师对此的调解意见,从法、情、理多方角度分析“调结”和“调崩”的后果利弊。

最终,经过1个多月20多轮的协商,当事双方握手言和。

见证南安调解“枫”景越来越好

“福建省2016-2018年度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南安市五星级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一项项荣誉、一面面锦旗,见证着李夏亭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心血和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老李收到了一面从湖北寄来的锦旗,让他很感动。“当时,他们一行七人到南安旅游,聚餐喝酒时有一个同伴意外死亡,当时我就动之以情,对他们说,你们是一起出来的,感情一定不错,他倒下了没有明天,你们再苦再累还有明天,每个人量力而行,补偿一点……最后6位同行者为死者家庭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他们回家后特别感激,特意制作了这面锦旗。”

“这样的案例就要坚持‘调’字当头、柔性解纷,要讲法律法规,更要讲民情民俗,才能让调解双方满意。”李夏亭总结道。

如今,作为一名“50后”的调解员,李夏亭仍然以“老牛明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来激励自己。“我的手机是24小时待命的,有时候调解不分昼夜,半夜来了案件也得立刻出门,到了现场群众说‘老李来了,听老李说几句’,大家愿意静下来听我说几句话,我们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就是我做调解的成就感。”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李就是我们司法所调解的法宝。”柳城司法所所长潘俊川点赞道。

如今,李夏亭不仅奋战在调解一线,他还做起了“传帮带”工作,成为南安市联合调解培训学院的一名讲师,深入乡镇(街道)分享调解技巧经验、调解方式方法。“优秀的调解员越多,南安联合调解的金字招牌就会越来越响,调解的‘枫’景也会越来越好。”谈起这些年调解工作的变化,李夏亭感触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赖香珠 | 编辑:陈安妮

一审:尤逸群 | 二审:唐莉洪 | 三审:林培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