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做手术摘眼镜是我高考后的头等大事。”随着高考结束,北京各大眼科医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考后“摘镜潮”,6月11日,18岁的王冕(化名)早早就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通过近视矫正手术摘掉眼镜是他送自己的“成人礼”。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2022年人民名医·卓越建树称号获得者谢立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每年高考结束后,出于征兵体检、专业选择等种种原因,医院都会迎来一波摘镜高峰,该医院在此期间的手术预约量可达平时的五倍。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手术摘镜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谢立科提醒,“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市场上设备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除非职业或生活有明确需求,我们倾向于鼓励保持自然状态,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谢立科(左二)。受访者供图

目前常用的近视手术主要有角膜屈光手术以及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植入术)。角膜屈光手术中,近年来较为流行飞秒激光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适用于多数度数较低的情况;而针对高度近视,可考虑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

谢立科介绍,这些手术主要针对18岁以上且近视度数稳定的患者,手术效果更佳。此外,患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角膜厚度、无严重眼疾等,且术前需进行全面检查。除了手术,还有如OK镜等非手术选择,但所有类型的治疗都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必要时还需考虑眼底健康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学生有两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是低年龄段学生跟风戴眼镜,二是等他们长大了觉得戴眼镜不方便,又开始跟风做手术摘眼镜。这种从追求戴眼镜为时尚,到后来又因各种原因寻求手术矫正的趋势反映了社会审美和实用性需求的变化。”谢立科谈到,“这提醒我们需正确引导学生群体,重视眼睛健康,切不可盲目跟风,非必要不做手术;如果确实有需要,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