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妮·海瑟薇和刘亦菲、舒淇一起参加的宝格丽晚宴,别人穿的都是高定,安妮·海瑟薇穿的是千元人民币上下的快时尚品牌gap。

当然是知名设计师zac posen特供,但gap官网实际卖的跟海瑟薇穿的基本没区别。宝格丽活动后,这条白裙子刚上架就被一抢而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说是海瑟薇救活了这个快要过气的品牌,我想说一点也不夸张。这条裙子幸好是穿在她身上,哪怕换成舒淇,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她的成熟,纯净和松弛,把这一袭“窗帘布”穿出了最好质地。

她身上有种罕见的,白玫瑰与红玫瑰混合的气质(有人评价她是茱莉亚·罗伯茨和奥黛丽·赫本的综合体,非常准确)。现在的她,身上依然有很清纯的少女感,但性感起来也毫不违和……这种极强的可塑性,放眼全世界影视圈,都很少见。

 清纯的灰姑娘和美艳性感的猫女,她都演得令人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纯的灰姑娘和美艳性感的猫女,她都演得令人信服

宝格丽选她做代言人,显然是她的美貌、气质和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一个证明——但就是现在这个看似完美无暇的美人,时间倒回十年,她最火的时候,恰恰是全美国最讨厌的人。而且完全不是那种坊间仅限粉丝所见的拉踩,连《纽约时报》都专门发表文章讨论《我们真的讨厌安妮海瑟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相当于《xx日报》发表评论“我们为什么讨厌xx女明星”,先不说这个论调对还是不对,至少说明“讨厌安妮·海瑟薇”已经成为某种国民情绪和国民级的现象。

问题就诡异在,她似乎什么也没做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安妮·海瑟薇,估计大多数中国观众首先想到的都是《穿prada的女魔头》。对很多中国人来讲,这部剧都有着“时尚启蒙”的地位。我十年前第一次看这部剧,感受到一点小小的震撼。尤其是原本穿着“从老奶奶衣柜里扒出来的格子裙”到改变形象之后的安妮·海瑟薇,第一次让我直观地感受到“时尚”的力量。

以及,安妮海瑟薇太美了。电影中换装后,有种高智感的优雅,非常惊艳。

不过《穿prada的女魔头》之前,她就已经是全美大热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穿prada的女魔头》之前,她就已经是全美大热偶像。

她还未成年时,就被选中拍了《公主日记》,清纯、灵动、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让初出茅庐的安妮·海瑟薇一炮而红,成了炙手可热的“美国甜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女出道的女明星,一般都会面临转型困境。但她的表演天赋非常高,“转型”这座很多人难以翻越的大山,对于她来讲,简直是信手拈来。

2006年,她22岁的时候,参演了李安的《断背山》。在其中凭借大尺度表演,干脆利落地打碎了“玉女”标签。

2008年,《蕾切尔的婚礼》中,她剪掉长发,饰演了一个劣迹斑斑,带着伤痛生活的病娇美人Kym。剧中她目光忧郁,烟不离手,把这个刚从戒毒所归来的疯批美人诠释到入骨三分。凭借《蕾切尔的婚礼》,海瑟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安妮出演了《悲惨世界》中的芳汀。要演好这个从工人变成流浪者,最终沦为风尘女,命运悲惨的美女角色,更是需要厚重的积累和精湛的演技,甚至还需要极强的唱功。因为这是个音乐剧,剧中有大量高难度的演唱——安妮也稳稳hold住了。

她凭方汀这个角色,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那时候她才3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看这个履历,每次惊叹她的天赋之高,戏路之宽。好像就没有她演不了的角色,关键是她还那么美,衣品也不俗,走红毯她就没出过错,每次出现每次惊艳,留下过无数经典loo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大家熟悉的女明星类比下,差不多相当于刘亦菲在30岁左右的时候就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别说粉丝快要天天过年了,路人都很难拒绝这种绝对美丽+绝对实力+绝对努力的三重buff。

安妮·海瑟薇恰恰相反。她的成就越高,讨厌她的人就越多。拿到奥斯卡前后,围绕她的争议达到了顶峰。她不管做啥都会被骂。她笑,那是矫揉做作;她哭,那是博同情、装可怜;她清纯了,是装;她成熟了,是作秀。

攻击安妮·海瑟薇的言论简直无法直视:“我对安妮·海瑟薇的讨厌无法用语言形容”,“去TMD安妮·海瑟薇,那个XX毁了所有电影”……甚至推特上还专门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hathahaters(安妮海瑟薇综合症)。“黑安妮”一度成了一种风向,一种潮流。甚至电视剧台词都要黑她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报》把这种“讨厌”归结为“因为她太完美”,但问题是,在好莱坞,“完美”的女明星也大有人在。譬如《老友记》瑞秋的扮演者,Jennifer Aniston(没错,就是Brad Pitt的前妻)也同样是一个“完美到极致”的女神,但美国人民一直都很爱她……

可是安妮·海瑟薇,一个如此完美,又如此努力,甚至私下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人,到底为什么被讨厌到这种地步?她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我一度非常难以理解这种讨厌,又觉得把大众情绪仅仅归结为“嫉妒”太过草率。翻阅了很多资料之后,终于搞明白了一点。

大家不是讨厌“完美”,大家讨厌的是“虚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妮·海瑟薇最被人诟病的,是太过于“完美”的表现。

当然,这种“完美”不是那种不经意流露出的完美,而是过于小心翼翼的,过于刻意的完美。

越是大场面,她越显得刻意。每次触电奥斯卡,她都会因为“刻意”被骂惨。

2011年,她做为主持人,首次主持奥斯卡。主持的时候在台上又唱又跳,前后换了不下10套衣服,话多到有点狂躁。偏偏跟她搭档的詹姆斯·弗兰科一副没睡醒被迫营业的样子,更衬托得安妮上蹿下跳。事后大众嘲笑他们是“史上最失败组合”。这锅当然也被扣在安妮头上,大家认为是詹姆斯懒得跟安妮搭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典礼那天,安妮·海瑟薇和同剧组amanda撞衫了。可能是为了避免争议,安妮立马换掉了晚礼服,穿了件“激凸”衣服,看上去就像是她的胸被拱起来一样。

观众怒了,说她做作,想博头条。

2013年,安妮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安妮先是表示自己不想拿到这个奖项,但在获奖感言的时候,又非常激动地说了长长的一段感谢词,几乎所有人都感谢到了。

后来又因为忘记感谢一个人,而在颁发最佳影片奖项时,抢在制作人前头,冲上去补了一段感谢词。可能她只是害怕少感谢一个人,但是更多美国人对此的理解是“在乎得太刻意,好假”。

雪上加霜的是,那届奥斯卡,她恰好和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同台,后者领奖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

没想到大家表示“就喜欢这样的真实不做作”,安妮·海瑟薇当然就是憨厚直率大表姐的反面,心机女绿茶婊了。

不过一个冷笑话,大表姐的“真性情”后来也翻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被骂得最惨的几年里还有一个插曲:当年安妮与拉斐罗·弗莱瑞相遇,相爱,没想到对方只是个骗子,开假支票、网络欺诈,骗资高达5000万美元。事情曝光之后,安妮随即与对方断绝关系。没想到又被大众怒骂。

一方面大家觉得,你不是“清纯”吗?居然找了富豪男友,还是个假货?而且之前天天秀恩爱,对方一倒台就急着撇清关系?

说实话这些指责都挺莫名其妙的。做为一个身家不菲的女明星,找个“门当户对”的富豪男友不是很正常吗?对方都已经确定是诈骗犯了,不分手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安妮·海瑟薇本人也是受害人,不仅没有被同情,反而被骂了。

只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个人如果被讨厌,连呼吸都是错,连出现都是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围绕着她的很多争议,看看她的成长经历就可以理解。

安妮·海瑟薇家境不错。她的父亲杰拉德是律师,母亲是歌手兼演员,成长于美国新泽西洲(是美国最富有的洲之一)。她和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妻子同名,可见父母对她的期望,就是成为一个传统的“淑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决定三观。她小时候曾经一度想成为修女,上大学后又想当一位文学教授或心理学家。她对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经典作家非常熟悉,成为演员后,接受采访的时候时不时就出口成章。

关于她的文学修养还有个段子——某次一位记者抛出前男友的问题刁难她时,她浅浅道出王尔德那句经典名言:“Every saint has a past and 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每一个圣人都有过去,而每一个罪人也有未来。)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她显然是被期待尽善尽美的。对于很多“完美”的过度追求,也和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任何一个场合,她都希望自己表现得很好,为此不免会显得有些紧张。有人说她“连吃饭喝水都像在演戏,上个娱乐节目之前都要对着镜子练习几十遍,随口讲出来的笑话全都是打过草稿”,或许她就一直是如此严苛地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样样都做到最好,但在别人眼中,这种刻意的设计,呈现出来的恰恰是“虚假”。

有一句评价大概可以理解大众对她的反感:“她就是那种一旦考试成绩低于A-,就马上要哭的人。”像学校里那种凡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又总要掩饰自己“在意”的乖乖女,是会让人觉得心口不一的。

其实她只是太想做好,太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了。但“想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恰恰是“所有人都不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奥斯卡颁奖礼上,她一边说“小金人是自我审视的镜子”,一边又泪水夺眶而出,长篇大论地感谢了N多人……就会让人觉得“既要又要”。

比如她出生在美国,却一口英国腔,就像出生在内地却一口港台腔一样,会让人觉得有点“虚伪做作”。

如果换成别人,大家可能还宽容一点,不会大动干戈到全网声讨。但安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她太优秀,太完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得到的太多了,太快了,也太找不出任何缺憾了……一个过于优秀的人总是会承受很多莫名其妙的敌意。美国人称这是“高大栗花综合症”,中国人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个过于完美的人,再加上一点刻意的设计感,恰好是最令人反感的那一种。因为那让她看起来加倍不真实。

说起来人性实在是很复杂……大家都想要完美的人,但又不希望她太过于完美,最好是“不经意的完美”,或者有点小缺憾,能让大家共情一下。

所以“完美”的人设最要不得。一旦露出一点点“刻意设计”的痕迹,那Ta的所有优点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直接垮塌。塌得会比根本没立起来还更惨。

安妮恰好就踩了人性的这个最不能踩的尾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出那个环境看,那些“讨厌”当然大多数都不知所谓。但当年的安妮·海瑟薇,让人有点心疼的是,她急于迎合大众,于是拼了命地改变自己。

为了改变自己的“完美”形象,海瑟薇拼了命在综艺里搞怪,甚至说脏话,竖中指,还说“看吧,我就说我根本不是什么公主”。

网友也根本不买账,还骂她为了幽默而幽默显得刻意做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也根本不买账,还骂她为了幽默而幽默显得刻意做作。

问题是,就连大众都很难说清“为什么讨厌安妮·海瑟薇”,于是她连“改变”都根本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她常常是做一件事被骂了,然后又迅速360°转向,做与前一件事截然相反的事……对于她而言,可能只是在努力想要扭转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但越是这样,越给人留下“刻意”的印象。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被压力弄昏了头,人们都说‘你要做自己’,但我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好像做什么,我都是错的”。

拿到小金人之后,她的事业并没有如愿井喷。有导演说“我想找你拍戏,但不知道怎么说服观众接受你。”2012年之后,安妮几乎再没有重磅之作。2013年是她的高光时刻,也是“跌落神坛”的时刻。

然后就是一直持续十余年的漫长低谷……2013年后,除了2019年留名“星光大道”之外,她几乎就没有拿过什么奖。2020、2021年拍的几部片子,还几乎都被“金酸梅奖”提名最差女主角,直到近几年,事业才开始有所回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安妮·海瑟薇的星路,我是有点感慨的。这点不知所谓的讨厌,把一个极有才华,极有天赋的女演员封印住了……如果没有这些“讨厌”,她本来应该在最美的年纪,在大屏幕上留下更多经典的、美丽的角色才对。

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该有太“完美”的事物存在。所以我一直觉得AI不可能替代人。因为人最厌恶的,就是一个人没有“人味”,这是人性的本能。

对于普通人来讲,如果不是有百分之百把握“既能做好又能自然”,那还不如干脆选择“自然”。对大部分人来讲,接受“做不好”更容易,接受“不自然”更难。

不过慢下来的这些年,她可能学会了“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慢下来的这些年,她可能学会了“放松”。

不工作的时候她专注享受家庭生活,生了两个孩子。她担任联合国妇女亲善大使,在联合国为女性发声,去孤儿院做义工,走上街头支持罢工抗议……她有皱纹了,但看起来也更轻松自然了。《对你的想法》虽然剧情不知所谓,但片中的安妮·海瑟薇真美,像午后搭在晾衣杆上的白色棉布窗帘一样,看起来轻盈又柔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接受采访时说:“我曾一度感到挫败,但现在慢慢学会放松了。世界对我的看法与我无关,别人对我的看法与我无关。”

过了这么多年,她终于学会了“做自己”。比如宝格丽晚宴上,那一袭几百块的“窗帘布”,穿在她身上,有一种去度假的松弛感。

如果这是这些年“低谷”带来的“副作用”,那我也觉得很值。当一个人放松下来之后,她才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是更不必为自己的“不完美”焦虑——像安妮·海瑟薇这样的女神尚且hold不住“完美”,那我们是不是更可以理直气壮地,享受一下人生的瑕疵和自己的缺点——或许那恰恰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