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本故事的第一节,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宇宙,人类对它的认识过程。

宇宙是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总称,是空间、物质、时间的统一。

自古以来,人类仰望星空就充满了疑惑,满天的繁星都是些什么做成的,我们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怎么来的呢?宇宙是天生就存在着,还是像一切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开端和结束呢?

古代人类处于混沌蒙昧时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认为天地并没有多大。中国古代认为天地是一个叫盘古的老祖宗一斧子劈开的,“咔哧”一声,宇宙这个蛋壳就被劈开了,轻气(不是氢气)上升,变成了天,浊气下降变成了大地。

古代还有天圆地方之说,认为天是圆的,大地是被鳌鱼驮着飘浮在海上,鳌鱼累了要转换一下肩膀,大地就颤抖(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面出现的地影是圆形的,给出了地球是圆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这是在公元前300多年的事了,厉害吧?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根据正午射向地球两个观测地的不同,根据距离测算出了地球的周长;我国唐代则利用北极高度和夏日日长计算出了子午线一度之长和地球周长;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证了地球确是球形的,17世纪末,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认为地球应该是一个赤道略微隆起,两极略微扁平的椭圆形球体;1733年巴黎天文台派出考察队进行了大地测量,证明了牛顿的推测。

至此,人类基本准确的知道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子,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牛顿之前,关于地天的关系认识还是很模糊的。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人类就形成了地心说的观念,到托勒密(公元90~168年)进一步发展固化了这个理论,地心说统治了人类1300多年。

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运行,物体总是掉落到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其排列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