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这个名字在国民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唯一与毛主席单线联系的卧底,他的卓越能力,使得他在国民党内建立了党组织,策反了许多国民党官兵加入我们的阵营。

他凭借自己的智勇双全,为解放西藏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抗战期间,为了保密起见,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特工都要取一个化名。

而他,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毛主席单线联系,主席给他取了一个化名:范明。那么他的真名叫什么呢?恐怕很少人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明(原名郝克勇)于1914年12月4日出生在陕西省临潼县栎阳镇郝邢村一个耕读世家。他的父亲郝鹏程是西北军的创始人之一,曾在杨虎城麾下担任特种兵营长。郝克勇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10岁时已经能通读《四书》、《五经》和数百首唐诗宋词,还能写叙事明理的短文。他还背诵了传统中医书《千金方》,能为乡亲们开方治病,因此在家乡成为有名的神童。

郝克勇的哥哥郝克俊在大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后来被派到杨虎城部队担任一连指导员。1928年,郝克俊将郝克勇带到上海考入建国中学。1932年,郝克勇参加了共青团。1933年,他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主修中文和哲学,随后又进入国民党财政部开办的盐务税警官佐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贵州天柱县当盐务税警分队长。因扣留了湖南省主席何键的走私盐船,他得罪了何键。

1936年的“西安事变”后,郝克勇被迫返回西安,后考入东北大学政经系继续学习,并加入了民先队,组织了抗日救亡团体“夏艺学会”,担任会长。1937年秋,郝克勇带领大多数学员转到了安吴青训班,与冯文彬、胡乔木等人见面,并加强与共青团组织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初,郝克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共青团的一员。不久后,他被派往陕西三原的第十七师教导大队(后改为第三十八军教导大队)担任政治教官,与杨虎城和赵寿山建立了特殊的关系。

1939年春天,陕西省委成立了第三十八军地下工作委员会,郝克勇成为其中的一员。他利用进步刊物和部队的刊物进行政治教育,并编写了一些文章和教材,对党员和军人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培训。他还在教导队建立了党的组织,进行秘密的兵运工作。

1940年底,蒋介石派人指控第三十八军的郝克勇等37名军官涉嫌共产党,并命令将其押送到洛阳审讯。郝克勇得知消息后,装病请假离开教导大队,躲避起来。1941年5月,形势缓和后,郝克勇被任命为第三期教导队队长。

然而,秋天蒋介石察觉到赵寿山与共产党的联系,派遣汤恩伯的军队控制第三十八军。为了帮助第三十八军摆脱困境,1942年7月,毛泽东亲自发电报给赵寿山,要求郝克勇到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

经过千难万险,郝克勇于1942年12月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他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并接受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对郝克勇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继续坚持党的路线,为抗日斗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到陕北后,郝克勇继续在第三十八军从事政治和统战工作。他积极组织宣传,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和战斗力。他还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配合正规军进行抗日斗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郝克勇参与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接收工作。他带领部队积极投身到和平建设中,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郝克勇继续在军队中工作,并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他积极参与国防建设,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明之后被调往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化名为赵寿山的营长,以此开展工作。随后,他与赵寿山一同离开了三十八军,经过西安最终到达延安,完成了对三十八军的统战工作。在延安,范明受命担任西北局统战处的处长。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西北局委派范明负责在西北五省、河南和川北白区进行地下党的布点任务。范明经过周密细致的工作,共派遣了一百多人,建立了108个武装据点。其中,胡宗南的随身副官张德厂是他成功安插的关键人物之一。这种秘密而又无处不在的地下隐蔽工作,使国民党反动派束手无策,陷入困境。他们备受压力,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