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刚刚过去的端午佳节,隆昌石牌坊、资中文庙武庙、威远古佛顶等旅游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些景点都是内江依托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典型代表。

6月12日,内江市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会,聚焦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石窟寺等重点部位,就如何深挖本土甜文化、红色文化、石牌坊文化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现场

内江是中国甜食之都、大千文化之乡,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全市现有文化资源3.65万处,其中,地面不可移动文物2265处。这些宝贵财富,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近年来,内江坚持“以文塑旅”,发挥文化遗产的现实效用。依托盐煤古道、罗泉古镇、云顶古寨、资中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国家A级旅游景区8个,完成灵芝岩-石门寺摩崖造像首批四川乡村石窟文化景点建设。资中县和威远县“三威”工业文化连片区域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县域试点和特色区域试点,全市石窟寺安防设施覆盖率达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远古佛顶旅游景区(资料图)

看到成绩的同时,当地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有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保护机制不健全,安全保护措施不实、监督执法不严,要素保障不充分等。

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重要关系,着力构建保护体系、健全完善保护制度,真正让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

下一步,内江将进一步强化文化遗产的活态利用,拓宽文化遗产传播广度。推进内江市博物馆展陈展示,整体连片保护利用资中古城、罗泉古镇、云顶古镇,加快实施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开发推广“文物小医生”等一批文化遗产类研学产品、研学路线等。积极争创全省乡村石窟文化景点试点,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建设成为群众喜欢的景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