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朱德曾在延安中央党校的一次大课上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一生中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

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军事家,朱德在他的指引下,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成长为一代名将,他们既是师生和上下级,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并肩对敌的战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锷和朱德

1908年,在四川仪陇老家任体育老师的朱德,在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深感办教育的无力,于是决定弃文从武,到云南去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离开仪陇前,写下了一首诗,以明心志: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仿照日本士官学校而创办的一所地方性军事学校。它的课程设置严格,老师多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当时中国比较先进的军事学校。1909年11月,朱德顺利考上讲武堂,被编入丙班步兵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1911年初,蔡锷应云贵总督李经羲的邀请来到云南,出任云南新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相当于旅长),并兼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当时蔡锷虽然成名已久,但仅比朱德大4岁,朱德对蔡锷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白,为人沉静,态度庄重,对待自己和学员都很严格。

有一天晚上,朱德来到蔡锷的办公室请教问题,却被他的警卫人员误认为是刺客。幸亏蔡锷及时弄清原委,将朱德请了进来,朱德发现屋子四周堆满了中文、日文的书籍和报纸,这让他感到十分兴奋。在交谈的过程中,蔡锷发现朱德刻苦好学,对他非常赏识。

从此以后,朱德经常来蔡锷这里借书,他先后阅读了孟德斯鸠的《法意》、康有为的《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帝彼得变政记》、《意大利游记》以及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等进步书刊,思想也越来越进步了。

1911年10月11日,朱德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蔡锷的部队当军官,任19镇第37协74标2营左队当副目,不久后任2营左队排长,授少尉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10月10日,震惊全国的武昌起义爆发了。蔡锷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但一直在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他在和云南新军中的同盟会员唐继尧、刘存厚等青年军官秘密商议后,决定在云南发动起义。10月30日(九月初九),蔡锷率领新军中的革命官兵在昆明举行了“重九起义”,并被推举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

这天晚上9点,蔡锷坐在起义军总指挥的席位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起义演说,演讲完以后,他问台下的部队:“是否还有事要报告?”

此时朱德走上前报告说:“刚才我的队官(连长)反对起义,带着两个排逃走了,我立即率领剩下的一个排紧紧追赶,并包围了逃跑的两排队伍,向他们宣讲革命的道理,士兵们稳住了,而队官仍然逃跑了。”

蔡锷当即指定朱德接替队官的职务。在此次起义中,朱德的连队是首先攻入总督署的队伍之一,为重九起义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行动也给蔡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锷

云南的起义成功后,蔡锷又带领部队北上入川,援助四川起义军,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朱德又立下许多功劳。1912年5月,蔡锷带领部队返回云南后,将朱德提升为少校,并授予他“援川”和“复兴”两枚勋章。

中华民国成立后,蔡锷领导的云南军政府进行了许多改革,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回忆说:“蔡松坡(蔡锷字松坡)是很节俭的,所以一般军官也节省,营长以上的军官一律是60元,整个云南的军官都是这样。蔡松坡干了两年,很好。主要的就是能够搞出一个廉洁的政府来,军队真正看做是国家的军队。”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袁世凯担心蔡锷威胁他的统治,便于1913年10月宣布调他进京任职。蔡锷经过权衡,毅然决定进京出任经界局督办、将军府将军。朱德得知此事后,马上来劝蔡锷说:“调你进京是杯酒释兵权,我看,你不能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

蔡锷斩钉截铁地说:“谁要拉中国往回头路上走,我就带你一起去割下他的首级来。”临别之际,蔡锷一字一顿地对朱德说:“我会回来的,一定回来!”

蔡锷进京后,起初还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他多次上书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献计献策,但袁世凯不但不理睬,反而疯狂地进行军事独裁和复辟帝制活动。袁世凯的行为令蔡锷非常痛心,他决定回到云南,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1915年12月,蔡锷秘密逃出北京,此后历经辗转,终于在12月19日回到昆明。朱德曾这么回忆他和蔡锷重逢的那一幕:

蔡锷起身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说不出话来。他瘦得像鬼,两颊下陷,整个脸上只有两眼还闪闪发光。肺结核正在威胁着他的生命。那时他的声音已很微弱,我们必须很留心才能听得清。当他向我走来的时候,我低头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虽然命在旦夕,思想却一如既往,锋利得像把宝剑。

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他亲自出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并提升朱德为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当朱德得知蔡锷要亲自带领部队进攻四川时,流着泪劝他说:“可是你不能带队去啊!你有病,要送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前排中)和部队滇军将领合影

蔡锷却坚定地说:“别无办法,反正我的日子也不多了,我要把全部生命献给民国!”

1916年1月,蔡锷和朱德带领部队来到四川泸州城外的雪山关时,两人驻马题联,蔡锷题上联,朱德题下联,这就是著名的《雪山关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当时蔡锷是第一军总司令,而朱德仅仅是一个支队长,这一举动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朱德与蔡锷之间存在着相互理解、亲密无间的浓厚情谊。

泸州是云南进入四川的必经孔道,也是重庆的重要门户,袁世凯调集了北洋军、湘军和川军等多股力量向护国军反扑,护国军在纳溪打得十分艰难。2月23日,蔡锷亲自来到了纳溪前线,他撤换了前线指挥员,任命朱德为第二梯团第三支队长。蔡锷指着前方敌人坚固的工事问朱德:“怎么样?能不能把它拿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建党伟业》中的朱德和蔡锷

朱德豪迈地回答说:“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此后朱德带领部队一连激战了45个日夜,共歼敌三四千人,为整个护国战役立下了大功,他被誉为滇军的“四大金刚,朱德第一”。后来朱德在回忆护国讨袁战役时说:“打大仗我还是在那时学出来的。”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病死,6月7日,黎元洪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6月24日,黎元洪特任蔡锷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兼四川省巡按使。

蔡锷来到成都上任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情日益恶化,不得不辞去所有职务,去日本治病。

蔡锷离开四川前,专门和朱德见了一面,那时的他只能躺在病床上,朱德必须躬身到床边才能听到他说的话。蔡锷对朱德说道:“这次去日本,既费时又费钱。”他深知自己的病已无药可救了,他并不畏死,只是为中国的前途担忧。

朱德听后十分难过,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在四川如果蔡松坡不走,可以镇压得下去,革命可以成功。可是他一死,便全部又重新造了反。这时好多人从革命的营垒而淹没到封建势力中间去。”

1916年11月8日,一代名将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医院,年仅35岁。朱德得知这个噩耗后悲痛不已,他亲自为蔡锷撰写了挽联:

勋业震寰区,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河山谁与问;
精灵随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释,分清功罪大难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锷之墓

当时朱德正率军驻守泸州,他与纳溪县的知事周维桢一起起草了一篇呈文,希望政府能够拨款为蔡锷建造铜像,但因中央政府推诿,经费无着,最终未能实现。

数十年后,朱德对蔡锷的缅怀之情并未随时间流逝而淡化,他曾在抗战时说:“当时在西南,还没有人能赶上蔡锷的才华,可惜,中国一个民族英雄,仅仅35岁就死了。”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