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一职,因此他与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有过交往,这种交往在他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和很多国民党将领在黄埔时期就是同事、朋友或者师生的关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民党要员,使他们逐渐对共产党产生好感,最终走上了彻底拥护共产党的道路,郑洞国就是其中之一。

郑洞国1903年出生在湖南石门,1924年考入黄埔第一期,曾多次聆听过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的教诲。

毕业之后,郑洞国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连党代表、营党代表、营长、团长,跟随大部队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郑洞国升任旅长,后来升为师长、军长、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第三方面军副司令、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及兵团司令等职,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抗战时期,他率领部队打出了国威,是不可多得的一员虎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虎将却在东北名城长春被迫放下武器,他为之奋斗大半辈子的“党国大业”也很快就土崩瓦解,最终真心实意地拥抱向了人民,这其中周恩来发挥的作用非同小可。

1948年9月,国共两党的战略大决战首先在辽阔的东北平原拉开序幕,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总攻锦州,历经三十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攻占了锦州,全歼锦州守敌,俘虏国民党官兵约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锦州被解放军攻克的当天,蒋介石乘坐飞机来到了沈阳,他派遣飞机到长春上空空投手令给郑洞国,让他立即率部突围南撤。

接到蒋介石的手令后,郑洞国欲哭无泪,他给蒋介石发电报说通往关内的通道全部被封锁了,无法突围。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非常心急,因为长春守军如果不突围,迟早也会城破失败,假如突围的话,肯定会被歼灭在撤退途中,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撤退,因为被歼灭总好过被俘强。

10月15日,蒋介石继续给郑洞国下令:“一定要突围,否则军法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接到这封电报后手脚冰凉,想要突围何其难也,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下场。

其实郑洞国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早在5月24日,东北野战军就已经结束了长春外围的战斗,对长春的围困也自此开始,肖劲光和萧华率领的大军将10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牢牢困在了城里,长春城内的守军只能靠空投度日。

时日渐久,国民党守城部队内部的矛盾也逐渐爆发了,再加上蒋介石明显是让他们去送死的命令,10月17日,曾泽生率领六十军起义,18日,困守在长春城的郑洞国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郑洞国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算得上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如果这样的人能够临阵起义,对于国民党内部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因此在辽沈战役前,西柏坡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几位常委就曾经讨论说最好能动员郑洞国起义,朱德说:“郑洞国这个人政治上不坏,如果能够争取过来是最好的。”

周恩来也说道:“郑洞国这个人我还了解,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人。”毛主席最后拍板要尽可能地争取郑洞国起义,还让周恩来以老师的名义给郑洞国写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件全文如下:

洞国兄鉴:
欣闻曾泽生军长已率部起义,兄亦在考虑中,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远者不论,近一个月,济南、锦州相继解放,20万大军全部覆灭。王耀武、范汉杰先后被俘,吴化文、曾泽生相继起义,亦足以证明人民解放军必将取得全国胜利已无疑义。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背离,蒋介石纵数令兄部突围,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何能逃脱。曾军长此次举义,已为兄开一为人民立功自赎之门。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帝反蒋、反对国民党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则我敢保证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并照曾军长及其所部同等待遇。时机紧迫,顾念旧谊,特电促速下决心。望与我前线肖劲光、萧华两将军进行接洽,不使吴化文、曾泽生两位将军专美于前也。
周恩来
11月18日

周恩来这封情真意切的信件是用电报转达前线的,解放军进驻长春时,将信交给了新七军副军长史说,由他转交给郑洞国,然而当时的长春城太乱了,这封信并没能如愿交到郑洞国手中。

他的部属们瞒着他和解放军接洽放下武器,郑洞国也勉强算是带着部队起义投诚了,21日,随着郑洞国的投诚,长春10万守军全军覆没。

当郑洞国随着部队一起出城时,迎面开过来一辆美式吉普车,车上坐着的是跟他对峙了数个月之久的肖劲光和萧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华看到郑洞国后,立即命令停车,下车来到郑洞国跟前与他握手,问候了一番,随后才乘车离开,郑洞国怎么也没想到,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对他这个败军之将并没有盛气凌人,反而非常平和,这个细节让郑洞国记忆犹新。

当天晚上,在长春郊区的兵团司令部,肖劲光和萧华请郑洞国吃饭,言语非常客气,仿佛是与他认识了很久一般,但事实的真相是,尽管他们对峙了几个月,却并不认识。

席间,心情不好的郑洞国只顾着低头喝酒,不怎么讲话,好久之后才抬起头说道:“我在国民党那里干了二十几年,现在失败了,当然任凭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如死灰的郑洞国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去当一个老百姓,还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不广播、不登报、不参加公开宴会”。

随后,郑洞国离开了长春来到了哈尔滨,他每天都通过报纸关注着全国局势的发展,开始的时候还带着一些情绪在看待我党,但久而久之,他也认真地静下心来读毛主席和马列的书,对于共产党的了解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