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9年前,《疯狂的麦克斯4》所带来的震撼。

废土世界。

金属摇滚。

这快要溢出画面的灼烧感,让多少人大呼神作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可惜,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这样的震撼其实是被打了折扣的

影片并未在内地公映。

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来观看。

也是因此。

当听说它的前传《疯狂的麦克斯5》将在内地上映时,许多影迷摩拳擦掌,准备弥补上一部小屏幕观看的遗憾。

但问题是,真能如愿以偿吗?

前两天,影片正式公映了。

让人意外的是,非但票房低靡,排片从首日的14.7%骤降到第二天的3.2%,而且口碑也没那么坚挺。

豆瓣7.5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分数在院线片中算不得低了,可相比于前作的8.7分,显然也有着不小的落差。

以至于很多人觉得:

它不酷了。

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看懂这部续集。

以及它失利的根源。

疯狂麦克斯:狂暴女神

Furiosa: A Mad Max Sag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开门见山地说。

如果你抱着看又一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下称《狂路》)的心态来看《疯狂的麦克斯5:狂暴女神》(下称《女神》),大概率是不会满足的。

这不是做没做到的问题。

而是导演乔治·米勒一开始,就没打算这么拍。

表面来看。

《狂路》里有的东西《女神》里都有。

比如废土美学。

前一部里。

不论,是不死老乔的这一套骷髅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是插满钢针的越野车,与装满音响的金属乐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一个喽啰的头套,都会给你停个几帧,让你看看他身后背的恶魔娃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会让观众真切地感知到,导演的这种废土美学趣味,渗入了这部电影的每一个角落。

而这一部。

我们也可以看到“五车分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旋转流星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重型卡车的交火与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让人惊喜的是,在上一部视觉如此出彩的情况下,这一部还能维持住该有的高度。

不得不对乔治·米勒伸出大拇指。

可是。

影迷们会因此满足吗?

恰恰相反。

翻开豆瓣评论区,你会发现铺天盖地的质疑是视觉的降级,以及场面的冗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

或许。

最直接的原因是,乔治·米勒有意于打造一部与上一部截然不同的电影。

换句话说。

《女神》其实是反方向的《狂路》。

什么意思?

举例来说,视角改变。

在Sir看来,《狂路》的视角是横截面

是在短时间内,一个外人的眼光对这个废土世界做一个切面,所以从头到尾,只有结果,没有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导演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设置大量的隐喻。

只为了一个“爽”。

而《女神》的视角呢?

其实成长史

故事说的是上一部里查里兹塞隆那个角色的前史

弗瑞奥萨在少女时期,被军阀狄门特斯(锤哥 饰)捉走,并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其杀害。

最后,并成为一件“货物”交易给不死老乔,被关在“生育机器”的银行里。

而仇恨,成为她活下去的动力。

长大后的弗瑞奥萨(安雅·泰勒-乔伊 饰)要将自己的童年,与母亲的性命,从狄门特斯身上以牙还牙地讨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女人复仇的前因后果。

也是因此。

你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缓慢而悠长了许多。

故事一直以“历史人”的口吻叙述。

影片的每个章节之间都加入了长时间的黑屏。

不但动作场面不再安排激昂的音乐。

甚至还做了一个反高潮的设置

影片的重头戏,40日战争,居然以几个画面简单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它的“填坑”性质,与注定的结局,观众自然会感到百无聊赖,食之无味。

但问题是。

成长史就不能做到很酷吗?

当然不是。

《女神》的“不酷”,更多地,还与其骨子里的矛盾有关。

02

对于Sir来说,《狂路》的核心其实是“直男女性主义”。

说的是女性反抗。

但视角与审美,则完全是直男向的。

比如片中最重要的象征

车。

或许你还记得《狂路》开头的一幕,当不死乔拖着近乎腐烂的身体,装备上铠甲后,最后一个类似方向盘一样的物件安装在裆部时。

他的身上立刻呈现出了力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

男性的性征,等同于力量。

这其实就是直男的世界。

所以你看。

一方面,片中的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感。

当汽车的发动机的马达声响起时。

着实让人血脉贲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方面,能启动这力量的唯一工具,设计成了象征着阳具的方向盘。

哪怕是复仇女神。

也需要臣服于这样的系统才能获得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明显的,则是近神的崇拜

“炮灰”们对着祈祷发誓,视方向盘与引擎为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原始的,男性力量崇拜。

借由机械之力。

达到数以百计的倍数增长。

所以在这样的世界观里。

女性也只有两种。

一种是被掠夺的资源,性征突出。

就像不死乔的妻子们。

哪怕是在沙漠中,也要展示出维密般的清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则是战斗机器,去性别化。

就像复仇女神,以及她故乡的那群老年人。

只有变成男性化的女性,才能在这个直男的系统里获得掌权的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粗暴。

你当然可以批评这样的所谓女性主义是挂羊头卖狗肉。

但实际效果上。

却与影片癫狂过火的气质形成了完美融合。

因为它的设定就是“非人化”的。

就像《狂路》里修车工(也是一名医生)。

当他流着口水,在不死老乔的车里,从将死的孕妇肚子里剖出一名死去的婴儿时,他的动作仿佛是在修理汽车的某个零部件。

摔打着死婴的手,没有半点怜悯与尊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疯狂麦克斯》系列设定的绝望的荒土世界,是正常的社会制度瓦解,财富以生活的基本物资为结算单位;各个不同帮派,自立山头,并肆意掠夺,只为生存。

于是乔治·米勒降低了人活在这个世界里,对于痛苦的敏感度。

他们的肉体,并不重要。

只能以一种冷血的眼神,纵观在这里苟且生存的,最不配喊痛的人们,将他们如车一样对待。

而这。

也与影片简单粗暴的气质相得益彰,成为“酷”的源头。

然而《女神》呢?

不好意思,故事里的“人性”增多了,女性主义也往前走多了一步,开始“厌男”了。

但反而变违和了。

举例来说。

电影里的男性形象都很“蠢”。

不但几个男性当家人的阴谋阳谋搞得像是过家家游戏(与《庆余年》截然相反),散发着愚蠢的气息,就连片中唯一一个与女主有感情牵绊的男二,也是面目模糊,像个工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锤哥饰演的大反派呢?

作为爽片的大反派,你却能在他的身上看到,其他角色所不具备的内心脆弱与空洞。

请问,这有必要吗?

甚至于。

为了削减其男性性征,导演还常常给他装备一件颜色粉嫩的披风。

变得阴柔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这样做的确是符合当下潮流。

但问题是。

当女性角色的塑造依然是直男视角,男性的力量感同时又被削弱,再加上故事不再简单粗暴。

那么本来还能相互融合的气质,便理所当然地出现了违和。

这导致的最直观感受。

就是不但故事大家觉得平庸,就连大场面大家也看得嗨不起来。

甚至觉得重复。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

又有谁。

还会觉得它酷呢?

03

老实说,Sir其实觉得乔治·米勒这样的想法,本没有什么错。

他不想重复自己。

于是决定用一种接近于文艺片的方法来拍摄爽片。

虽然结果不如人意。

可至少,也比固步自封强。

但问题是。

或许是环境的变化,当他试图更接近于当下的女性主义脚步时,却让自己陷入了左右摇摆的境地。

直男导演们是怎么理解女性主义的?

一个备受诟病。

但大多数男性导演都无法避免的是

女性英雄内在觉醒的关键点时,总避免不了是需要有些自毁情节,又半路随意加一些老套的爱情情节.......

这样的女性英雄的老套路,“寻找命运—认识命运—改变命运”,既无法符合当下女性观众的口味。

也无法让男性们满意。

以至于大道理说得都无比激昂,可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

哪怕是同样的镜头,也容易失去了灵魂

比如,在《狂路》里,汤姆·哈迪饰演的麦克斯,时不时在脑海里会出现的那些幻想,在镜头面前被具象化。

除了那些在他面前出现的小女孩,或是奇怪的声音。

在他脑海里爆破的岩浆,是奔涌而出的愤怒,也是一种分裂、跳脱的精神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到了《女神》时。

乔治·米勒也用了这样的镜头,且把角色换成了女性。

但,效果变得单一。

你只能说,是安雅生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神》该探讨的是什么?

就像开头呈现得那样,在弗瑞奥萨身上,看似她是一种美好的化身。

但,在她身上最核心的,是从信念毁灭与命中注定的破碎中,产生对这样的荒土世界的嫉妒仇恨。

并,迸发出来的力量。

站出来,以愤怒反抗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电影的“反乌托邦”之处,并非是导演设定了这样的“废土世界”。

而是,导演将弗瑞奥萨对“绿洲”的信念感,彻底打破。

就像在《狂路》里,家乡的逃难者们直接明了地告诉她,绿洲彻底失去,水被污染了,果子也再也种不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他们才准备找到另一块绿地

回到不死老乔的老窝里。

这才是,对乌托邦的彻底讽刺。

这也是弗瑞奥萨继《狂路》后,在《女神》里,最应该体现出来的内容。

可惜。

在这部新的作品里,并没能有过多的笔墨去细化这些。

在所谓女性主义的扭扭捏捏之下。

它让愤怒变得格外的单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

也是观众无法感同身受,直至生出不满的根源所在。

可。

这样的性别问题,又是当下直男导演们的普遍困境吗?

或许没那么复杂。

也不必那么刻意。

还记得第一部中,当不死老乔的“女眷”们,不惜用自己的胎儿去保护弗瑞奥萨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弗瑞奥萨终于带着使命,找到了自己的家人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弗瑞奥萨在不死老乔耳朵边的那一声低语,“你还记得我吗”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堆叠的细节。

其实已经展现出了女性的力量。

即便这是直男视角。

可至少,这种诚实,也比别别扭扭,把自己变成庸常大众的样子强。

所以啊。

或许有时候,我们不必太过考虑这样的性别困境。

这市场很大。

大到没必要去要求,每一部作品都政治正确,面面俱到。

分层也有分层的需要。

实在没必要假装成别人,试图讨好每个人。

同时。

这世界也很大。

大到可以给那些创造疯狂作品的疯子们,留下一点点自为的空间。

哪怕被质疑直男。

只要作品足够好,那又如何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