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有这样一个人,他曾被毛主席称赞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便是陈嘉庚在2019年新加坡推行的新币上,也有陈嘉庚的身影。要知道能印在新币上的都是对新加坡有着深远影响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陈嘉庚是何许人也?他做过什么?为何有这么高的荣誉?今天就来走进陈嘉庚的故事!

出生于动荡年代,迫于生计到新加坡谋生

中华大地被列强瓜分,国势式微,民不聊生。在福建集美陈嘉庚出生了。那时候在福建广东一带流行到南洋谋生,俗称“下南洋。陈嘉庚的父亲为了生计也去了南洋谋生。

他的父亲在南洋开了一家米店,生活也是举步维艰。1890年16岁的陈嘉庚告别贫穷和饱受屈辱的家乡,到南洋投奔父亲。陈嘉庚到南洋投奔父亲,要在海上漂泊10余天,海上的凶险更是未知的,但这些依然没有阻挡陈嘉庚投奔父亲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到了新加坡,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做生意,看到了新加坡繁荣的景象,想到自己家乡的贫穷,陈嘉庚立志要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几年后,陈嘉庚母亲与世长辞,他回国奔丧。父亲的生意基本都是陈嘉庚打理的,他回国了,生意便一落千丈。等到陈嘉庚再次回到新加坡,父亲竟然欠下了几十万的外债。陈嘉庚用仅剩的7000元开启了他自己的创业之路。

罐头厂的生意日渐好转,销路也慢慢打开。根据当地的法律,儿子可以不用还父亲的债务,因为法人是他的父亲。但是陈嘉庚做了一件让很多人意料之外,又赞不绝口的事情,他把他父亲所欠下的债务,一笔一笔的悉数还完了。

陈嘉庚这个人不但会做生意,还讲信用。他的这一举动,让他逐渐在圈中形成了威望。海峡殖民地工业起步,陈嘉庚参与其中。他的事业版图涉及很广,从种植业到制造业到商业贸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凤梨罐头在战争年代已经成为奢侈品,这个时候的刚需是橡胶制品。他便抓住机会,果断将罐头厂改成橡胶制品厂。专门做橡胶的种植,橡胶的加工,橡胶制品的制造等。

他的这一举动,实现了橡胶从单一的种植到兼有工业制造业的飞跃。另外还打破了英国资本对橡胶业的垄断。陈嘉庚率先发明了橡胶生产制造销售一条服务,被誉为“橡胶大王”。陈嘉庚的资产在1925年高达1200乐币,员工最多的时候有三万多人。在世界各地他的企业分行更是有100多家,在45个国家设立办事处49个。

为祖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陈嘉庚不但缔造了自己的商业王国,还缔造了自己的教育王国。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1894年他在自己家乡出资2000银元创办了西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教育王国的开端。他更是以一个普通国民的自觉,为了祖国的教育的事业不遗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从1913年出资创办了集美小学,此后每隔两三年都会办学。十余年间便形成了从幼稚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女子师范,到幼稚师范,水产山科到农林国专部等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1921年陈嘉庚决定在厦门,建一座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厦门大学。陈嘉庚更是斥巨资聘请老师,添加教学设备,设立文、理、法、商等5院17个系。厦门大学被称为当时全国院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陈嘉庚的一生创办的学校差不多有158所,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超1亿美元,可见他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陈嘉庚在制造业和商业贸易方面的成功,直接损害了殖民者的利益。他的公司便受到国内外资本主义的打击。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更是让陈嘉庚的公司雪上加霜。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家英国银行愿意资助陈嘉庚,但是前提条件是让集美小学和厦门大学停办。

陈嘉庚认为企业没有了可以重新再办,学校不能停办,一旦停办学校,学生的前途将会被耽误,对于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那家英国银行,把自己的企业收盘。陈嘉庚这样的选择,让很多人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