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蓝新闻6月12日报道:一年多前,宁波小男孩李於言在网上开设了“寓言同学”的账号,用视频方式解说昆虫名字由来、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等科普昆虫知识,目前11岁的他已拥有30万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中国蓝新闻)

11岁小学生收获30万粉丝

“猜猜这次我肚子里藏了什么宝贝?”还没等人回答,小男孩一边将翻起的上衣松开,露出了满满一兜的昆虫壳,一边笑眯眯地说出了答案,“蝉蜕!它可以药用。蝉蜕是老熟若虫爬出土后,爬到附近的大树上或者植物上,或者直接在草地上,从胸部破开条缝,然后蝉就从里面钻了出来,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金蝉脱壳’……”

这只是“寓言同学”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其中一条视频。13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翻看其抖音账号发现,这个小男孩已经发布了242个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这个小男孩名叫李於言,今年才11岁,是宁波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一年多前,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开始用视频方式深入浅出地科普昆虫知识。目前在抖音、小红书已有全网粉丝30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1300万。

自幼在家偷偷养蟑螂

从2岁开始,李於言就对昆虫情有独钟,好像一个“小虫痴”:蹲在蚂蚁窝前能观察很久,雨过天晴后钻草丛抓蜗牛也是常事,甚至还偷偷在家养蟑螂

“养虫子总比玩手机好。”母亲於文文和丈夫决定,守护好孩子的童年,支持李於言与昆虫“交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宁波晚报)

于是,上幼儿园时,李於言就听完了法布尔《昆虫记》的整套音频;识字后,他又看了《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等专业书;如今他正和妈妈一起啃大学教材《普通昆虫学》。

5岁那年,李於言在家里有了自己的“昆虫角”,后来逐渐发展成“微型昆虫博物馆”,他尝试饲养过上百种昆虫。换土、喂食、调节湿度……这些昆虫主要是由他照顾,因为是自己的爱好,所以每天他主动做这些事。

妈妈发现,李於言对昆虫的喜爱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吃饭的时候,不管说什么话题,最后都会绕到昆虫,写周记如果不限题材,他一定会写昆虫。

在李於言的影响下,妈妈於文文慢慢也成了半个“昆虫专家”,“儿子要求我不能打死蚊子,只能尽量争取活捉,让它们成为小螳螂的‘口粮’”。

和爸爸徒步4天野外观虫

这两年,爸爸和弟弟成了李於言野外观虫的“黄金搭档”。每个不下雨的周末,三人都会前往江浙沪周边的古村和山区采集昆虫、拍摄视频。

每次外出,他都会有新发现,去一次就是徒步一整天,爸爸干脆把露营设备都带上,随时可以生火做饭,李於言也成了“小背包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宁波晚报)

2021年的暑假,李於言跟着爸爸开启了一场从宁波江北洪塘出发到杭州萧山瓜沥,长达145公里的徒步挑战之旅。每天早上七八点出发,一天走十余个小时,如此连续4天。其间要忍受暴晒与高温,直面骤至的暴雨,历经崎岖的道路……“出发了就要坚持,一直走下去,不去想就不会觉得艰苦。”这个当时才8周岁的小小男子汉竟然就这样咬牙坚持了下来。稚嫩的小脚上磨出了水泡,他取出针和创可贴自己处理,第二天又抖擞精神继续上路,不会觉得累和危险:“大自然充满了惊喜,每种昆虫都有独特的魅力,我觉得十分有趣。”

每周坚持更新科普视频

2022年10月,於文文和丈夫也开始尝试为儿子录制昆虫科普视频。

李於言讲述的第一条视频的主角之一是蜗牛,他拨弄着在树枝上的蜗牛讲解说:“注意!野外的蜗牛不要随意抓哟,在中国,大多数野生蜗牛即使没有毒,也会带着寄生虫和细菌。有人说有的蜗牛可以吃,说的是白玉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

这些视频录制时并没有提前准备好文案,於文文表示,视频都是由他们夫妻随机拍摄、后期剪辑,发布前再去查查专业书籍或者咨询相关老师,对于每条内容的准确性进行把关。此前更新频次高时一周4到5次,如果李於言的学习比较忙,那就是一周一两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宁波晚报)

不少网友还会把自己看到的不同昆虫拍照发给李於言,向他请教,于是慢慢地,李於言开始有了自己的社群,在他空下来时会集中回复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李於言痴迷昆虫研究,但也从没放松校内学习,而从小扮演”昆虫讲解员”,使得他的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都遥遥领先于同龄人。他觉得,各科学习可以相互促进,目前成绩在班上排名前列。

谈到自己的愿望,李於言说,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科普,让更多人对昆虫产生兴趣,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自己会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农业大学,去学习更多的昆虫知识,当一名昆虫专家,如果未来能发现新物种,他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那一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极目新闻综合中国蓝新闻、浙江日报、宁波晚报、当事人抖音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