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随着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完汶上县南站街道西李尹村的最后一块麦田,汶上县今年的夏收生产落下帷幕。“颗粒归仓,又是一个丰收年!”当地种粮大户寻红卫告诉记者,今年天气给力,收割及时,农业服务到位,小麦单产达到1560斤,比往年增产160斤。

记者从济宁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济宁市小麦种植面积566万余亩,较去年增加6万多亩,粮食单产较去年普遍增加。截止到6月12日,济宁市小麦收获完毕,夏玉米播种已达90%。济宁市抓好网格化责任制包保、强化应急服务保障、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确保“三夏”生产顺利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夏”既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期,又是夯实秋粮生产的基础期,关乎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夏收期间,济宁市完善“1+1+1+N”市县乡村“三级帮包、四级联动”网格化服务体系,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建成基础网格4034个,每个基础网格配备1名乡镇帮包人员承担帮包责任、1名村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1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名农技人员。层层帮包,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人、地、机”三个结合的快速反应机制。今年夏收期间,济宁市共落实小麦联合收割机2.02万台,满足了收获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济宁开通15部小麦机收服务热线,及时解决群众和农机手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设立43个“接机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在88处优惠加油站点开辟绿色通道,油价在挂牌价的基础上优惠5%。当地还制定了小麦抢收抢烘应急预案,全市519台粮食烘干设备做好应急准备,日烘干小麦能力可达6万吨。当地还成立农机抢修服务队和常态化机收应急作业队,保障有机可用、有人可用。同时,济宁市注重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开展30余场次农机作业安全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举办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强化农机手作业安全责任。通过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发送安全操作、火灾预防等安全警示,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麦收过后,济宁进入夏玉米抢墒播种时期,农技专家们在田间地头又接茬忙碌了起来。“咱们要选择株型紧凑、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通过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处理,预防苗期病虫害,提高种子的发芽出苗率。播种后应及时浇水提高土壤的墒情,随后还要进行科学除草。”日前,在邹城市北宿镇北沙村村南的田地里,当地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部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农户进行玉米科学播种。伴随着农机的轰鸣声,一体化玉米播种机来回穿梭,播种、施肥、镇压一气呵成,实现了精量播种的精准调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宁市压茬推进夏收夏种,抢茬抢时播种,确保夏播粮油作物应播尽播、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持续开展主要秋粮作物关键技术宣传培训,确保关键技术关口前移。抓好玉米密植滴灌等先进技术的推广与高性能播种机械的应用,全力抓好夏播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在“七分种”上下足功夫。下一步,济宁市将立足“种后即管”,查墒情、苗情、病虫草情,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措施,重点抓好苗期肥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地见效,抓好“三分管”,确保苗齐、苗均、苗壮,为秋粮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基础。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张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