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如琢作为国宝级的艺术家多次蝉联《胡润中国艺术榜》榜首,多年来,他心系中国传统文化,引领着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作为国画家,他秉承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对西方艺术的借鉴,清代石涛说 :“笔墨当随时代”,即在传统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才能成大事。崔如琢的现代水墨,源于传统,在形式上又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笔墨符号,抒发自己的胸怀。他重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国际大市场的观念。西方绘画受其科学影响,有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画的发展,因为独特的哲学传统,应该有不同的途径,才能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早年间,父亲为其取名 :如琢,源自《诗·卫风·淇奥》中 :有匪君子,如琢如磨。及《礼记》中 :玉不琢,不成器。想来是其父望子能够历经琢磨,终成大器。如今,父亲的希冀与祝福都已被崔如琢兑现。崔如琢赴美后,他参加了多次国际展,并屡获艺术成就奖,并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宋美龄、贝聿铭、台湾塑胶巨头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王室等名人政要和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等机构广泛收藏。

崔如琢赴美后,他参加了多次国际展,并屡获艺术成就奖,并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宋美龄、贝聿铭、台湾塑胶巨头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王室等名人政要和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等机构广泛收藏。

艺术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如琢,当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1944 年生于北京,早年师从书法家郑诵先,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随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学画。1981 年后游学美国十余年,以东方写意绘画为宗旨,得到美欧等地艺术家、收藏家、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于1984 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1996 年回国定居北京,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胡润百富· 崔如琢专访

胡润百富:越来越多的国际超级买家对您的作品日益青睐,这将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亚洲、欧洲一些文化大国也开始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新的思考、新的定位。您如何看待近几年来中国画在国际艺术领域的发展?

崔如琢:中国的书画艺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向世界,从香港开始,然后走向纽约、伦敦、欧洲。1993 年,在北京几个重要的拍卖行开始起步,还有上海的几家拍卖行,嘉德拍卖行、荣宝斋拍卖行、永乐拍卖行等等,这些拍卖行的发展尤其是香港的拍卖行是受到了海外的影响,也促使中国的书画作品,在近五十年间逐渐走向世界。1980 年春天在香港的拍卖行,近代画家傅抱石创作的一幅中国画《屈原图》以 18 万的价格成交,轰动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溪风雨送归舟 JPG 2018年作142x298cm

在此之前中国艺术和香港海外市场虽然联系紧密,但却没有市场。从 90 年代至 2010 年以后,近 50 年的时间催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大家被市场认可,例如,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张大千等等。当年黄宾虹的画作几乎涨到 1000 万,8000 万甚至 3.5 亿。在画作价格的变化之中也促使了中国艺术逐渐走向世界,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在美国呆了 10 余年左右,也到访过欧洲、美国、亚洲的一些重要博物馆,在全世界所有的一流博物馆中都有中国古代的艺术品。我觉得艺术走向世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东西方文化是两座高山,这两座高山各有千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止中国和西方,以至于全世界每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都应该是本民族的主流文化。

胡润百富:您认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才可能成为经典流传于世,传世的名作一般都很贵,很贵的作品一定能成为传世名作吗?

崔如琢:从目前来看,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速度很快,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也是远超于西方的,在过去的历史当中,中华民族文化一直占据全球主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GDP 一直超越世界一半以上国家,而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远超于其他国家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走向世界的步伐还不够快,目前还没能够回到汉唐盛世时期,中华民族曾经在历史上取得过许多伟大成就。当然,在过去的 200 年间变化已经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近现代的历程,一直到五四运动,再到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政治家就是毛泽东,毛主席更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逐渐回到了世界舞台,这是一个过程。1993 年开始,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开始飞速成长,直到今天成长为在国际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邓小平和毛泽东都是伟大的民族英雄,都有共同特点就是伟大的哲学家。毛主席的哲学引领了邓小平哲学,这也是中华民族哲学的精髓,也让改革开放成功实行。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魂便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习主席又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依托着的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这三位伟大领袖各自提出的思想战略,引领着中国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4秋韵 2021年

我认为西方的科学与中国的哲学需要结合起来,中国的哲学是可以挽救人类的,要挽救人类,挽救地球是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一定要走向世界,一定要和世界碰撞,然后和谐共生发展,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文化和艺术各有千秋,但从艺术品市场的角度来讲,东方和西方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在这 100 年的艺术品市场中来看,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拍卖价格上亿美金的艺术家可能有几十个,但是中国的艺术家却只有一个就是齐白石,这并不公平。

所以艺术品的价值并不能单纯的用价格去衡量。市场的价格其实不单纯是价格问题,而是民族尊严问题,中华民族有5000 年的历史,在 800 年前马可波罗访问中国,欧洲应该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真正的工业革命也就 300 年的时间。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远远超过西方,中国一直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所以就艺术市场而言,也应取得更大的成就。

胡润百富:作为中国国宝级的艺术大师,您认为中国文化如何真正走向世界?中国的艺术家该如何走向世界?

崔如琢: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比如中法60周年纪念,中央电视台去到欧洲宣传艺术家,也宣传西方的艺术家,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做法。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如西方,中国艺术家的价值落后于西方,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点,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重视的企业家比较少,国家也有责任让中国的艺术品走向世界,关心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中国的文化。文化自信要体现在方方面面,艺术品市场是展现我国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涨千山 2020年 234.5x746

胡润百富:您曾在美术院校任教过,又游历国外多年,对中西方绘画都有研究和比较,您认为中西方画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崔如琢:东方人的传统思维历经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魂是哲学,也就是道德经中讲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而西方是科学,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所以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映射。东西文明一个是科学的发展一个是东方哲学的发展,我觉得日本在高科技领域学习西方是非常快的,西方的高科技是容易学习的,但日本学习中国却用了上千年,还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没有感受到文化的精髓。所以面对习主席在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文化自信,按照习主席的教导和战略来看,中国文化的崛起会回到汉唐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竹 211×72 2010年

胡润百富:为何多年来坚持中国传统国画的创作 ? 国外游历多年的经历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崔如琢:我国有个伟大的画家潘天寿,他曾经说过“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有两座高山,西方和东方,这两座高山各有千秋,但这两座高山一定要拉开距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这 200 年的历史,西方的强大,工业的发展,让中华民族有一种不自信,所以习主席提出要民族自信,这是有的放矢的。民族需要有文化自信,也有该有对艺术的自信,现在在整个文化界,包括收藏界有着很严重的崇洋媚外的现象。我们不能否定西方的绘画艺术,但更不能抄袭西方的绘画艺术,而是要大力发展民族的艺术。一直到现在,美术学院的教育尤其是中国的教育还是 70 年前的样子,还有用苏联的三流素描来改造中国画,前美协主席曾经说过,看过全国美展后,他感觉很失望,中国画的制作思维却是西方的。这也提醒了所有艺术家和美术界,也提醒文化部要更加重视民族艺术,没有民族艺术,就很难体现文化自信。

胡润百富:现代的艺术展览与画作形式多样,您是如何评判艺术作品?对于艺术鉴赏您有何看法?

崔如琢:鉴赏是每个艺术家的基本功,如果有能力的话就进入到收藏领域,没有能力就去学习下鉴赏。鉴赏也是需要了解历史的,因为中国画讲究的是传承,要继承历史中优秀的部分、精华的部分,也要对于民族艺术有新的创新和贡献。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每个朝代的艺术都是不同的且在慢性发展,所以鉴赏的标准是既简单又复杂的。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几乎在全世界的各个博物馆中都能够看得到中国的文物,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是美国百年历史所不能比拟的。与西方不同的是,东方用哲学思维去进行艺术创作,西方用的科学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藤不可见 211×72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