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16学分的“试错空间”“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跨学科”学程、“长链条”培养……6月11日,记者从复旦大学2024年招生培养政策发布会上获悉,该校推出多项举措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助力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

“只有给到学生足够的自由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子去探索、发现、验证、创新。”该校教务处副处长瞿帅伟介绍,学校推出了本科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学术过程和个人成长,而不是只关注考核结果。比如给予学生16学分的“试错空间”,每学期考试前,在校学生可在规定课程范围内选择1门等级制课程以P、NP(通过/不通过)方式记载成绩,在校期间至多可累积16学分计入“P/NP”。

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走出既有课堂,走入学术创新世界或是创业赛道发挥特长,增设了“大学生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对于在高水平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在籍本科生,经本人申请、院(系)审核、学校评审,择优认定“大学生创新实践A”或“大学生创新实践B”学分,成绩记载为A。

据悉,除了正在举全校之力打造的100门AI大课,复旦大学还在分流、修读、转专业和升学等方面多措并举,赋予学生“干细胞”式成长的权利和能力。作为一所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齐头并进的综合型大学,该校为广大学子提供了非常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比如,由一个院系从其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选取部分专业基础、核心、进阶或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其他专业本科生开设专业学程;由多个院系合作,围绕某一跨学科领域或行业发展方向,组织现有课程或合作建设新课程形成跨学科课程。比如,开放包括物理学、化学、哲学、历史学在内的4个辅修学士学位项目以及7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复旦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本年度还推出了更多本研贯通、本博贯通的长学制项目,助力学生在科研道路上心无旁骛、行稳致远。

据了解,面向今年高考生,该校“相辉学堂”培养计划首次招生,致力于培养面向基础学科前沿、新工科领域的创新人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新路径。相辉学堂下设相辉计划和香农计划,总计招收85人,在培养上,采取“相辉学员”荣誉制度,并授予学生“相辉青年学者”称号,这一身份将陪伴学生整个培养周期。学校相应在课程选择、项目资助、导师配置、学习指导、讲座开设上开放优先权限,提供更多优势成长资源。

作者:任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