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心家园”名医进社区健康科普活动走进崇明社区,在线上与线下的双重推进下,共吸引2000余名崇明区居民参与。

肝胆相照 “胰”路同行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行政副主任、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姜翀弋医生在港沿镇齐成村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肝胆相照 ‘胰’路同行”的科普分享。他详细解释了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包括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胆固醇过多导致结石的过程,就像糖水放糖过多后糖的沉积,姜翀弋建议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以降低结石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症状胆囊结石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50%,姜翀弋指出,即使无症状,某些胆结石因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也需考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一种恢复很快、老年人也能接受的微创手术。对于胆囊息肉,如果超过1厘米或增长迅速,也应考虑手术切除。姜翀弋特别提醒,一旦体检发现胆结石或息肉,应尽早就医,避免急性发作时的高风险手术。
青光眼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青光眼亚专科行政副主任王海燕医生在瀛通老年大学的科普中提到,青光眼是一种因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的疾病,被称为“视力的小偷”,它可能无声无息地偷走视力,且其损伤是不可逆的。闭角型青光眼作为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由于房角关闭导致眼压急剧升高的疾病,可能在黑暗环境中因瞳孔散大而诱发。此外,情绪激动和高血压也可能成为诱因,但需要注意的是,眼压高并不一定意味着青光眼。王海燕强调,青光眼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建议居民们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并注意自我觉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而开角型青光眼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再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尽管青光眼损伤不可逆,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王海燕还建议,维护眼睛健康,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需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适时使用眼药水缓解干涩、并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等。

两场名医科普活动让居民们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同时,专家们通过活动也能了解了公众对医学领域的认识程度,有助于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效地与患者沟通。这一创新的科普形式,不仅拓宽了健康知识的传播渠å道,更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主办方表示,此类公益项目对于提升社区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展现了多方协作在推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