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互联鱼

美国离谱的炒作中国电车产能过剩,却忘了自己的汽车工业正走在行将就木的路上。曾经,美系汽车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但如今却陷入了困境。这其中的缘由,可谓是让人唏嘘。

从美国汽车界的两大“老炮儿”福特和通用来看,近年来这两大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已经变得微乎其微。福特曾经被寄予厚望,能够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大展拳脚。

但如今,福特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路下滑。根据6月11日媒体报道来看,暴跌了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福特在产品更新、市场营销以及对消费者口味把握上的滞后,在新能源车大行其道的今天,福特如果再不拿出点真功夫,恐怕“惨淡”二字会成为它的固定标签。

通用汽车的情况也大抵相同,都遇到了各自的难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与美国对待电动汽车的态度脱不了干系。

美国不但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且还设置自由竞争屏障,导致美系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转型步伐缓慢。反观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之大,让全球的汽车品牌都为之侧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系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自然是大打折扣,就连“B BA”在内的豪车阵营也被迫一再降价拉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军企业,在美国本土市场却遭遇了“歧视”。美国对特斯拉的补贴政策十分吝啬,让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陷入困境。数据显示,特斯拉得克萨斯超级工厂的库存已经拉满,堆积如山,从太空都能看得到。

无奈之下,特斯拉只能将目光转向其他市场,其中中国成为了其最为倚重的市场之一。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销量一直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但随着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特斯拉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特别是采用华为技术方案汽车的强势来袭,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华为凭借在智能座舱、智驾芯片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的领先技术,打造出了具有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比如,AITO问界、智界、智己等等。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美国在智能座舱、智驾芯片领域拥有一流的厂商,却无法在智能汽车市场占据优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缺乏像华为这样的方案公司,能够将智舱、智驾芯片与主机厂商紧密结合,而中国在这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除了华为之外,中国还有许多优秀的方案公司和关键供应链厂商,它们共同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此外,中国在主机厂商方面也有着丰富的配套资源,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新兴造车势力,都在积极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大家都在拼命创新,竞争激烈,众多主机厂商在竞争中不断进化,让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充满活力,新玩意儿层出不穷。

回顾美系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兴衰历程,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既有美国的短视行为,也有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本土品牌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系汽车要想在中国市场重振雄风,美国就必须改变对电动汽车的消极态度,拿出诚意推动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而不是靠偷靠抢,整天想着搞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