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说,战场上倘若遇到敌衰我盛的大好形势,一定要抓住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而不要学那位鸿门宴上贪图虚名,放走敌人的楚霸王。

毛主席的这一战略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佐证,因而,国民党军队才一退再退,最终彻底被中国共产党所击败。

然而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祖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顺利解放,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少部分国民党残余势力依然在中国的部分地区隐藏游走,在中国的西南边界地区就曾经潜伏着少数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他们妄图利用西南边界特殊的地理环境做掩饰,在此扎根企图发展势力,最终达到反攻大陆的邪恶企图,然而,邪不压正,这群国民党残部的企图最终成为了妄想。

深受其害的缅甸政府不堪忍受这群国军的侵扰,最终在和中国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了共同追击这支国民党残部的行动,然而为了顾全大局,保全中国在国际上的名声,毛主席下达指令,中方在作战时,坚决不能越过战争“红线”,违者必究。

然而面对狡猾的国民党残部,缅甸政府实在束手无策,只能再次求助中国政府,最终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我方军队突破主席“越红线”命令,只为剿灭潜藏在缅甸的国民党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败退缅甸的国民党残部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加速了对未解放地区的解放战争。

1949年年末,云南和平解放,驻扎于此的国民党第26军和8军全面溃逃,然而,令我军意想不到的是,战败的国民党军队没有向滇西方向逃亡,反而选择了环境复杂的金三角地区

众所周知,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老挝的交界处,山脉纵横,重峦叠嶂,因而交通闭塞,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复杂的人文环境,使得这片地区成为了东南亚各国中十分敏感的一个区域。

因而,溃逃至此的国民党残部借助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此扎根下来,而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因而就对这支国民党残部暂时以观望为主,尽管如此,嗅觉敏感的缅甸政府却很快对这支来自国民党的军队重视起来。

毕竟,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1950年,随着中缅两国正式建交,一方面是为了向中国政府示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予这支军队警告,缅甸政府开始出兵围剿这支国民党残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这支军队当初是从云南溃逃至此,但是经过数年的经营,也在此地扎根,哪怕是面对缅甸军队的围剿,却依然保全了大部分实力。无奈之下,缅甸军方只能暂时休战,也正因如此,这支军队很快引起了远在台湾的蒋介石的注意。

毕竟,新中国成立之初,蒋介石一直希望能够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然而台湾岛与大陆毕竟隔着一湾海峡,因而这支潜藏在西南边境的国民党军队就成了蒋介石寄予厚望的一张“王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