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战役以后,敌我双方都意识到已经不大可能将对方赶出朝鲜,于是逐渐进入了阵地战对峙阶段,并开始进行停战谈判。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在谈判的同时,依然不断派兵进行攻击,妄图获取战争的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以后,敌人依然不断挑衅,他们奉行所谓的“让飞机和大炮去辩论”的理论,不断引发新的事端。面对敌人的一再威逼,志愿军总部忍无可忍,决心发起一次反击作战,狠狠教训一下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整训10个多月的志愿军第47军于1952年11月奉命开往临津江,接替39军的防务,负责北到内朔谷、南到内基谷这一线长达23.5公里的防线。

1953年2月,为了促成停战谈判,47军决心发起一次反击作战,进攻的目标就是敌人称之为“铜墙铁壁”的老秃山。老秃山也就是上浦防东山,它位于346.6高地附近,是周围的一处重要制高点,扼守着通往汉城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敌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老秃山的重要性,在上面构筑起了以多个高地作为支撑、拥有大小明暗堡195个的环形防御体系。

在这次进攻之前,志愿军曾先后5次攻下了老秃山,但都被敌人夺回去了。此时在老秃山上防守的部队是“联合国军”哥伦比亚营的一个加强连和美第7师第20团的两个排以及一个坦克连、两个搜索班,共计约450多人。因为敌人在老秃山上经营已久,各种防御设施极为严密,因此吹嘘老秃山是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责这次进攻任务的是47军141师423团,经过师团两级指挥员研究决定,423团的主力1营担任主攻部队,2营和3营则负责后续巩固坚守阵地。接到任务后,1营营长郝忠云立刻亲自前往前沿阵地,观察老秃山上面敌人的部署情况。一番查看下来,郝忠云就知道这场仗不容易打。远远看过去,敌人在老秃山上至少修筑了7道铁丝网,各种大小碉堡差不多200个,想要正面攻下来非常困难。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郝忠云决定将主攻任务交给3连。为了鼓舞士气,郝云忠还将141师制作的攻坚红旗交给了3连。红旗一进入3连所在的坑道,3连全体指战员欢声雷动,只见红旗上写着“把胜利红旗插上无名高地主峰”几个金色的大字,光芒仿佛覆盖了整个坑道一样。战士们将红旗铺到一张桌子上,然后围着桌子在红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各个班都纷纷站出来,表示想接下插红旗的任务。

郝忠云对此并不意外,他知道战士们都有与敌人作战的热情,从不担心会缺乏士气。他担心的反而是3连作战的热情太高,有可能会因为轻敌误事。以前志愿军整体火力比较差,依然能够屡屡击败敌人,现在火力逐渐提高,大炮也越来越多,让一些人认为可以更加轻松地击败敌人。1营接下了攻取老秃山的任务以后,有少数人甚至认为能够轻而易举拿下老秃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