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对王近山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要是提起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那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这部剧可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而本文的主人公王近山,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近山的一生可比影视剧精彩得多。

他曾经临时起意设下伏击,歼灭120名日本军官, 令人拍手叫好,毛主席对他大为赞赏,叫他“王疯子"。

“王疯子”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在生活中也很直率,连彭德怀都对他礼让三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近山的世界,领略独属于他的传奇人生吧!

艰苦生活中的红星闪闪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和大多数红军战士的家庭一样,王近山家中并不富裕,为了能有一口饭吃,王近山在小时候就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去帮地主家放牛。

地主气焰嚣张,根本就不把放牛娃当人看,动不动就对他们拳打脚踢。

在这个过程中,王近山体会到了作为贫苦人民的不易,发誓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闯出一番事业,帮助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免受压迫。

1930年,恰逢工农红军招兵。15岁的他改名王近山(原名王文善),义无反顾加入到红军的革命队伍中,从此背井离乡,踏上了革命征程。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王近山天生就是一块当兵的好材料,进入部队后马上就成为了新兵中的佼佼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面对任何一场战争,他都英勇无畏、身先士卒,部队里的老兵纷纷对王近山竖起大拇指。

王近山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他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

在20岁那年,王近山就当上了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堪称模范标兵,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到一开始,那个时候军中有很多人对王近山很不服气。常常说他不过就是个新兵蛋子,成日里只知道打仗,有勇无谋而已。恰巧相反,王近山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正是因为他有灵活的头脑。

不久后,一场厮杀就证明了这一点。

那次,王近山的对手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国民党士兵,王近山个子远远不及对手,在力量方面也有些不敌。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必败无疑时,他使出了一个妙计。

一开始,双方实力悬殊,王近山屡屡被对手压制。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扭转战局光靠“狠”还远远不够,危急时刻,王近山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趁敌人不备将他推下山崖。

原来早在与敌人近身搏斗时,王近山就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山崖。

于是,他设法与敌军扭打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将敌人慢慢移到山崖边,静待时机……

其实,这个国民党士兵也很机警,很快就发现王近山的企图。

可为时已晚,当时二人已经来到山崖边。就这样,王近山抱着敌人滚落悬崖,他的脑袋被山石戳出一个大洞,可王近山仍忍痛拔枪将敌人打死。

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染了在场所有士兵,大家都对王近山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此,军中再也没有人说他有勇无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夸奖。慢慢地,王近山的名号在军中越传越响,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打仗很厉害的新兵。组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愈发看重王近山,经常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一举歼灭120名日本军官

王近山一生中打过的仗,不下数百场,而其中最精彩、最有意思的当属韩略村伏击战。

在这场战役中,王近山带领部下一举歼灭了120名日本军官,这便是它的精彩之处。而之所以说这场伏击战有意思,那是因为伏击战是王近山临时起意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1943年10月,时任太岳二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奉命带领16团2000多名将士从太行山赶往延安。

10月22日,王近山一行人来到太岳根据地边缘临汾县韩略村一带,在他的指示下,士兵们统一隐蔽在韩略村西南方向的山沟里,这样不会惊扰到当地百姓。

没想到,韩略村的百姓一早就得到消息,纷纷前来看望,还带来了不少干粮、衣物,还有几名村民想要留下来烧火做饭。这让将士们很感动,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一番感谢过后,百姓们终于准备回家。

可就在此时,危机悄然而至。队伍前方的侦察兵带来一个坏消息:“司令,前方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有日军出没,我们该怎么办?”闻言,村民们说道:“将士们别急,这批日军经常在这里出没。近日里没见他们有什么大动作,应该不要紧。”

听了这话,王近山心中大喜,他表示:“大家莫慌,其实在我们出发前,陈赓司令就猜到我们可能会遇上日军。他特意嘱咐我,如果真遇见了那也不用怕,机智面对就行,争取速战速决。刚才村民们也说了,日军常来这里出没,想来今日也不会多加防备。

韩略村附近的公路两侧是两丈多高的陡壁,地势险要易下不易上,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我们正好趁此机会,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经过短暂的讨论,大家都支持打伏击。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为了解敌军的情况,王近山特意安排几个得力的侦察兵,和营连干部随自己一同潜入日军后方驻地,探查敌情。根据探查到的敌情,王近山和其他团领导对这次伏击战进行战略部署,并对将士们的分工作了初步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伏击战打响后,先由第9连派出两个排的兵力埋伏在韩略村村口。如若敌军逃窜,便悉数击杀。随后,再派出一个排的兵力去进攻日军的炮楼,在炮楼里有大量军事装备和武器,将它拿下就等于砍断了日军的一只臂膀。

同时,剩下的第4连和第5连埋伏在日军经常出没的那条公路两边,倘若其他日军前来支援,便将两路人马一同击杀。由第6连埋伏在日军后方,等到敌军进入伏击圈立即将他们击灭。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王近山还特意嘱咐大家:“这场仗,要打赢还是有些难度的,主要我们离日军的县城实在是太近了,如果一不小心走漏了消息,日军便会迅速派人前来支援,到那时我们的局势就不妙了。

我们必须速战速决,不能犹豫。不过,大家也要树立起信心,这里的民兵也会帮助我们。他们已经提前在埋伏圈设下了许多草垛,以此阻拦一部分日军,我们只管提起十二分精神认真打仗就是。”

时间来到两天后,战前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将士们也早就在埋伏区准备就绪,每个人的枪支都擦得锃亮,就等那伙日军来了。没过多久,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在不远处响起,随之而来的还有几声汽车鸣笛,是日军没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