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内容简介——————————————————————————————————

从根号二的数字密码到精密设计的排水系统,从倦勤斋的通景画到太和殿的镇殿灵符,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详实的文献资料,真实再现建造过程,细致拆解古建结构与布局,探究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辅以235张高清彩图,全面呈现故宫之精妙与华美。

◆ 作者简介——————————————————————————————————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曾参与太和殿大修工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担任《建筑结构学报》《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等多家期刊特约审稿人。代表著作有《太和殿》《故宫古建筑结构分析与保护》《故宫古建筑的结构艺术》等。代表论文有《紫禁城古建筑的传统防震方法》《紫禁城太和殿的建筑艺术》《〈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的影响》等。

◆ 书摘——————————————————————————————————

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是一个与古建筑相关的成语,后来该词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以故宫为代表的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梁、柱

故宫古建筑中,梁是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梁为水平向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

柱子即为梁两端的支撑构件。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

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最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

“偷梁换柱”的科学原理

对于古建筑而言,位于地面之上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使得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在上述情况下,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选自《故宫建筑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