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是人民永恒的追求,改善就医体验没有止境。近年来,我县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通过省市三级医院专家对口帮扶,下派县级医务人员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等多种形式,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大早,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前来就诊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队。正在坐诊的是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杨延星,他从事超声诊疗工作已有12年,在肌骨、心脏及血管等超声诊断方面经验丰富。诊疗中,杨延星耐心细致地询问着患者病情,认真分析后为患者一一解答疑惑,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 杨延星: 在我们甘泉县颈肩腰腿疼的患者特别特别多,而且很多的是行动不便的,那他们去延安或者西安的话,要耗费很大的财力和物力。然后结合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超声可视下的颈肩腰腿疼的诊疗一体化服务,让我们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花更少的钱,解决更大的问题。

为方便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我县3家县级医疗机构深化拓展与省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和技术协作,先后有6所省市三级医院100余名专家来我县开展坐诊、义诊、带教授课等帮扶活动,其中常驻3所县级医院专家5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 潘玉珍: 我常年有慢性病,颈椎疼、腿也疼、还经常打嗝,经常在延安看,最近甘泉来了专家,专家针灸扎的也好,一扎头就可轻松了,这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泉县劳山乡卫生院,乡医们正耐心仔细地为前来看病的村民进行问诊。今年60岁的劳山乡村民袁丽华患有糖尿病,她告诉记者,从前由于乡卫生院条件有限,因此每次看病就医都是到县城或市医院,不仅路远还增加了看病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 袁丽华: 我患有糖尿病十几年,原先在县医院或市人民医院看病,现在劳山卫生院各种检查设备齐全,看病比较方便,医务工作者也比较热心。经济也给我节约了不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和患者袁丽华一样,选择就近在劳山乡卫生院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医疗设备齐全、治疗后效果优、离家近很方便,这些都是大家来这里看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甘泉县人民医院为劳山乡卫生院下派主治以上医师4人,并帮扶新设检验科、B超室、中医等科室,特别是利用中医传统理疗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服务,得到群众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泉县劳山乡卫生院院长 杜龙龙:通过甘泉县人民医院4名专家长期坐诊、带教、进村入户巡诊等方式,帮助我院开展诊疗服务,累计接诊5810人次,收住院病人263人,留观900余人次,方便群众就医,解决好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甘泉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村地区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统筹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卫生人才,下沉项目资金,促进基层诊疗水平提升。2022年以来,累计下派49名县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共接诊患者4万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投入500余万元对基层卫生院进行维修改造,大力改善县域就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泉县卫健局副局长 王俊泉: 今年以来,甘泉县通过持续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合理“优化”下沉县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统筹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和水平。下一步,我们将以县人民医院为总院,统筹全县各医疗机构行政和人员、医疗业务、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医保政策、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医疗急救、信息互联、乡村医疗卫生等“十个一体化”管理,完善各成员单位运行机制,系统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立和完善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

( 记者 景浩源 许艳峰 编辑 李珊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制|高延平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 辑|崔春白延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泉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打通堵点补足基层医疗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甘泉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打通堵点补足基层医疗短板

 甘泉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打通堵点补足基层医疗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甘泉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打通堵点补足基层医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