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制作陶艺的陶泥 , 也叫陶土 , 是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 , 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 ”在区第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开展的实践课上,辅导老师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陶艺课程《青国青城》,学生们认真听取陶艺老师讲解青花瓷器型、花纹样式,制作工艺的工序和要点,体验动手制作陶艺的乐趣。大家跟着老师学习揉泥、定位、挤压、制作、打磨,乐在其中。不一会儿,柔软的陶土在大家手中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即便是素坯作品也已初显特色。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技艺的理解,提升了实践技能,还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当笃行,实践出真知。开学以来,康巴什区各中小学纷纷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整合校内外教育优质资源,把教学内容搬到公园广场、工厂作坊、田间地头,让每一次的校外“新课堂”,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在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陶艺课,在三天的时间里,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体验了布料扎染、饼干制作、木质刨花灯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在这里他们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勤于动手、积极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效融合,通过劳动体验感悟劳动精神,通过研学旅行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自然是最好的兴趣班,在这节农耕种植“校外课堂”上,区第八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兴趣盎然,如何规划土地种植区域? 每一块种植区域应该种多少种子? 辣椒和茄子秧苗有什么不同……他们围着老师和种植专家问个不停,在劳动和汗水中学习技能、收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种植农作物之前,要提前规划种植面积,还要掌握种植方法,平时上课学到的数学知识都用上了,真正得到实践。”五年级学生张子豪和同学们分工合作,通过土地承包拥有了各自的“营地”,再通过测量法、计算法解决规划土地种植区域,系统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与各种农具使用方法,最后以协作劳动的方式平地、起垒、种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虽然学生们有的手上磨出了泡,弄脏了衣服,但是大家仍兴致高昂,一边干得热火朝天,一边憧憬着秋天的收成,现场充满了劳动的欢声笑语。学生们表示,第一次体验农耕虽然很累,但是能感受到它的乐趣,也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田间地头”,区第八小学孩子们脚印留在了康巴什区每一个角落。

放风筝、游牡丹园、种蒜苗、做菊花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直以来,区第八小学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校外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素养,营造健康向上、充实有意义的成长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更应体现其趣味性、开放性、吸附性、综合性、实践性,注重统筹和整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社会生活,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激励学生全面成长,同时为孩子们打开感知、探索世界的另一扇窗口。 在康巴什区,校外实践不仅为学生的知识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也有利于学校积极探索打破学科界限、全学段参与、全领域体验的社会实践路径,不断总结形成校外实践的区域特色经验和多样化模式。

校外实践,空间广阔、大有作为,也必将成为五育全面培养、完善健全人格的生动育人模式。

(图/文:冯静 视频: 艾冉暄)

编辑:袁思嘉

校对:李 洋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

推 荐 阅 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