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雍正王朝》中,最为“嚣张”的人物就是李卫了,李卫喊一声:“抄家伙,跟着老子我拿人去!”完美的诠释了他的“嚣张”,也侧面说明雍正对他受宠程度,就拿雍正给李卫拨饭这事来说,连亲儿子都没有这待遇,可见,李卫的受宠程度和地位仅次于怡亲王胤祥,就连张亭玉都不如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李卫原本是个小乞丐,在四爷胤禛下江南时,出手救下了狗儿、坎儿和翠儿,于是,将他们带回了府邸当跑腿小弟,后来年羹尧官职做得越大越不安分,四爷只好派李卫去监视年羹尧,这也是让他开始步入了官场之路,从奴才一步步做到封疆大吏。

如果没有四爷李卫可能还在街头要饭呢。所以李卫说过,四爷就是他的靠山大树,如果没有四爷这大树,他这树枝尖上的叶子早就枯死了!所以,李卫对四爷胤禛忠心耿耿。

在潜邸的奴才里,连邬思道都夸他“孺子可教也”,李卫十一岁就跟胤禛开始办事,多年来他和雍正之间建立的关系,已经超出寻常的主奴关系了,只要是对雍正不利的,他都会鼎力相助,甚至可以搭上自己性命!

那么,带兵围科举考场,搅乱考试,按清制可是大罪,就连诚亲王胤祉不敢干的事儿,一个混混出身的李卫为何就敢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戎相见下,只有李卫能接得住

雍正继位后,发现自己可用的人才寥寥无几,于是雍正朝的首场开科取士如期进行。在监考过程中,副考官李绂发现了考题泄漏,找张延璐说此事,但张延璐对此的态度是置之不理,在争论无果后,李绂无奈便去找三王爷胤祉帮助制止这场舞弊考试。

这种大事,换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搜不出证据,搅乱了首次大考,岂不是要担责任?老三胤祉指责李绂不应该管这样的麻烦事,更不应该带着这样的麻烦事来找他。

其实,三王爷胤祉的心态是,不掺和此事,因为他了解雍正的脾性,要是拿不到证据,触怒了雍正,他也吃不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李绂是他的心腹,也不能袖手旁观,如果李绂栽了跟头,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思来想去,唯有将此事推给一个能够接得住的人,自己才能够全身而退,那个人就是李卫。

老三胤祉可是个人精儿,李绂如果把事儿捅出去,雍正很可能会怀疑是老三胤祉在背后支持,所以他建议李绂赶紧去找李卫,李卫是雍正的心腹,由李卫捅出来,雍正不会另作他想。

于是,老三胤祉建议李绂去立即去找李卫帮忙,李绂还在犹豫不决,老三胤祉急得直跳,说:除了李卫,没人能敢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三王爷胤祉的看法是对的,这事确实除了李卫,别人还真的不敢接住这这个皮球,而且李卫还将它直接捅到了雍正那边,最后还没有受到雍正的一丝埋怨。

而李绂的犹豫,无非就是瞧不上李卫的身份,因为李卫是“走后门”当的官,而李绂是通过正途科考当的官,一个是读书人的榜样,一个是目不识丁的小乞丐,此时,李绂是不相信李卫能有这个能力的。

但连三爷胤祉都帮不上忙,李绂只好听从三爷胤祉的建议,放下“名士”派头,拿着拜帖来求见李卫。

李卫虽读书少,但对读书还是很尊重的,李卫说:“李大人,今到我这府来,真的给我李卫面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绂开门进山,建议李卫马上派兵封住伯乐楼搜查证据,可李卫眼珠子一转,说带兵搜查考场,李绂对他立即刮目相看,觉得李卫不仅有胆有兵,而且还有政治智慧。

而且大家都知道,李卫是江苏巡抚,这次在京城逗留,是回京城述职的,属于地方官,但李卫却拥有宅院和相当数量的兵丁。

李卫是外放官,在京城属于跨省办差,如果没有皇上的旨意,谁敢擅自行动?就说当年年羹尧,他跨省捉拿钦犯的时候,也是经四阿哥胤禛和有十三阿哥胤祥的关防手印,他才敢偷偷带五百人马潜入江夏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卫不仅没有任何旨意,还虚张声势,大摇大摆带兵闯入考场,这比当年的年羹尧可“嚣张”多了。就如张延璐所说:“擅闯考场,无论是主从一律要杀头的。”

而且张延璐一遍遍对李卫“普法”:“擅闯考场、擅自派兵、擅自搜查考棚”,触犯哪一条都要被杀头的。

李卫一听,“嚣张”回击道:“你是吓不倒我的,小爷我十一岁就跟着皇上,现任江苏巡抚,李卫!”李卫根本不把张延璐的话当回事,直接命人对考生挨个的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李卫自幼就在雍正潜邸成长,十一岁就跟随雍正办差,可谓阅人无数,加上有邬思道指导,单独办很多差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可能被张延璐的几句话吓倒了。

雍正继位后,李卫的大名也横行官场横行朝堂,就连一向不服输的八爷胤禩都感慨:李卫一个小混混都成了雍正的心腹大臣!

可就算如此,如果搜查不出任何证据,闯出大事,皇上问罪怎么办?所以说,李卫带兵包围考场,绝非只是凭“嚣张”一面。那么李卫凭什么敢带兵擅自闯考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胆识,凭忠心,凭政治智慧

就是因为在李卫的心里,雍正的分量摆在那里,比天地都大。只要对雍正不利的事情,李卫绝不会袖手旁观。比如,李卫为了替雍正出口气,暴打曾静一顿是一样心情的。

而且雍正对李卫的态度是,打了曾静一顿,被罚俸禄一年,围观不动手的被革职。说明什么?说什么李卫和雍正之间已经超越了主仆、君臣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