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荒唐王爷”、乾隆的弟弟弘昼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即将走完这一生。就在他弥留之际,乾隆到府中看望他。和亲王弘昼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边磕头,一边用两手围在头上,比划出一顶帽子的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弘昼的病榻前,旁边人都看得明白,这位和亲王希望乾隆把这顶亲王的“帽子”永远赏给他的子孙,可乾隆却摘下自己的帽子交给弘昼,问:“你是想要我的帽子啊?”

此刻,这对前朝的政治孪生兄弟都无比清楚,这句话给他们暗斗了的一生画上了句号。旁边的人却不懂,哥哥是想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沾一下这顶皇冠的边,还是暗讽弟弟装了一辈子傻、临死也不忘这顶帽子?

时光回到1727年,两个仆人急匆匆地跑来跟宝亲王弘历说:“王爷,不好了,和亲王他死了!府里正为他办葬礼呢。”弘历一听,心里无比难受,就差没哭了,但一到弘昼府邸,直接把弘时整无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府邸贴满了白色丧条,弘昼坐在灵堂上,一边吃着自己葬礼的祭祀贡品,一边大声的说:“这边的哭得不够响亮,大点声!”

赶来弘昼府邸的还有几位大臣议论纷纷,“这个和亲王也太胡闹了,年纪轻轻的,活得好好的,怎么就自己诅咒自己,哪有人还活着就给自己办丧事的?”

“就是,唉,这个和亲王怎么如此荒唐?”

弘昼办丧事,不是闹着玩的,而是动真格的,他不仅在府邸搭设灵堂,旁边还准备一副棺材,他坐在灵堂上,命府邸的丫环和男丁哭丧,谁哭得越带劲越真切就给谁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历生气说:“弘昼,不要胡闹了,下来。”弘昼从灵堂上跳下来,掸了掸衣服,在一群穿着孝衣的人里走来走去。对两个仆人说:“这两个哭得最好,去领赏钱。”

之后,弘昼每过一段时间都要给自己办丧事,每次都派人发丧帖到各个大臣的府上,各个大臣一听和亲王丧帖,唉声叹气!

大臣虽觉得荒唐,但可不敢得罪这个王爷,每次都带着份子钱来看弘昼演“活出丧”,还要看他疯狂的敛财,王公大臣有苦难言,不仅感觉自己智商被侮辱,还心疼那些份子钱。

可以说,和亲王弘昼,堪称王爷界的的一股清泉,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一股泥石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昼是雍正的第五皇子,和乾隆同岁,生母耿氏出身低微,他出生就由熹妃抚养,熹妃是乾隆的生母,因此从小到大在一起读书,一起长大。所以乾隆与五弟弘昼的关系最亲密。

乾隆生母熹妃对弘昼视如己出,甚至有些偏爱。而乾隆又是个大孝子,非常敬重母亲,想尽办法讨母亲的欢心,无论这个弟弟怎么胡闹生事,只要不触犯皇权,乾隆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弘昼也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把乾隆死死地拿捏住了。

其实,少年时期的弘昼很聪明,父亲雍正曾亲口说过“弘昼是皇子中最聪明的人”,确实如此。

论读书,弘昼不比弘历差,同一个老师教,老师对弘昼的评价也高于乾隆。而且弘昼过目不忘,文采斐然,虽说一生仅写一首诗,但其文采就远超乾隆的好几万首口水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能力,弘昼能力更不差,在雍正朝时,雍正每次交代他办的差事,都完成得很漂亮。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定弘历就是下一任皇帝以后,弘昼收起锋芒,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完美诠释了不靠谱“荒唐王爷”的形象。

要说弘昼没有动过当皇帝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毕竟皇位诱惑力极大,谁不想啊,关键还要有实力,皇位除了有能力,还要有身份,弘昼出生身份低微,自幼又丧母,所以弘昼看透一切以后,就对皇权无所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三哥弘时的前车之鉴,他不仅不能惦记皇位,也不能表现得很优秀,所以各种“摆烂”,让生性多疑的乾隆对他放心!

后来,人人称他“荒唐王爷”,可就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王爷,乾隆对他一点脾气都没有,以至于在乾隆登基后,弘昼胆大妄为做了许多不可理喻的事情,而且这些乾隆都接受,并没有过度追究,甚至弘昼多次在死亡的边缘疯狂试探,乾隆依然对他网开一面。

那弘昼究竟是怎么样的人?能让眼里不揉沙子的乾隆如此包容呢?而且一点脾气都没有?下面,我们通过几件事来详细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众不给乾隆面子,擅自离开吃饭

有一次,乾隆和大臣正在开朝会,作为和亲王弘昼也参加了,可能这个朝会太重要,乾隆和大臣讨论了很久,一直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都没有个结果。

此时,大臣们饿得肚子咕咕叫,但乾隆皇帝没有发话,大家都不敢吭声,这时弘昼饿得实在忍不住,大声说道:“什么时候开完会呀?我先去吃个饭,你们继续开吧。”

说完,起身快步往外跑了,在场的大臣都被他这举动惊呆了,偷瞄一眼乾隆,以为乾隆会大发雷霆,谁知,乾隆像没看到似的,没有理会,继续忙着开朝会。

后来,弘昼觉得自己的做法有点过了,赶紧去向乾隆道歉,乾隆没有责备他,反而提醒他:“你也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妥了,如果当时直接说你,众人一起来奏你,你这小命都不保。”可见,乾隆有多纵容他这弟弟!

经过此事后,弘昼彻底明白了,只要他不对乾隆皇位构成威胁,他所做的事儿,乾隆似乎都能接受,都不会过度和刻意惩罚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朝上一言不合,当着皇帝面与大臣打架

在一次朝廷会议上,军机大臣讷亲不知道说什么激怒了弘昼,于是发生了口角,一言不合,弘昼竟然当着乾隆和文武百官的面一脚将讷亲踹倒在地,接着二人扭打一起,只见弘昼一屁股就骑到讷亲背上,挥舞着拳头就对讷亲爆揍,朝臣出来喝止,可两人根本不肯停手,只能任由两人厮打。

坐在龙椅上的乾隆,非但没有喝止,而是淡定看着这场闹剧,打了许久,讷亲累趴下都不还手了,弘昼觉得没意思,才就此作罢。

乾隆全程一言不发,事后,乾隆只是轻描淡写当大臣们的面,说:“这简直胡闹!”没有任何惩罚和责备,拂袖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臣们可看清了,这位亲王可真不敢惹,犯事皇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以后都得躲着!从此以后,大臣都不敢靠近弘昼,谁敢靠近啊,毕竟这么不靠谱,不知道哪天自己撞上了他枪口,又得白白挨打一顿。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不靠谱不定性”的王爷,被后人认为他是雍正最聪明的儿子。确实如此!

弘昼就想让大臣们见他就躲,远离他,不往他身上凑,毕竟他是乾隆最宠的弟弟,一些大臣想通过他来讨好乾隆多的是,而乾隆这主,是最记恨亲王和大臣拉帮结派,所以弘昼这么做,一是不想自讨麻烦,图个清静;二是不想让乾隆对他心生忌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乾隆也曾担心弘昼会有二心,于是在一次酒局上试探弘昼的心思,聪明的弘昼自然明白,即兴就作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忠心,也就是大家后来说的这首保命诗,意思就是说世事无常,人生只求一个知己,能够每天陪自己喝酒逍遥快活足矣!

诗句是“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就是这首保命诗,让乾隆不再对弘昼起任何疑心!

但值得一提的是,弘昼即兴作出来的诗,说实话,也确实胜过乾隆的数万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缺钱,就公然抢劫铸币局的马车

有一次,铸币局运钞,刚好途经弘昼的府邸,弘昼带着他府邸的家丁公然抢劫铸币局,连车带马直接劫到他的府邸,关上了门!

铸币局的人一看傻了,这个王爷真是胆大包天,连铸币局都敢抢,根据大清律法,弘昼此行为,严重来说,是要处流放惩罚之罪的。

乾隆得知,大怒,这次他下决心非得给弘昼一点颜色看看,于是下旨要流放弘昼。结果,太后跑来替弘昼说情。

“你弟弟可能是太缺钱花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抢铸币局,你给他点教育就行了,可不能真的流放他,弘昼是我一手带大的,他要是有三长两短,我也不想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没有什么优点,优点就是特别孝顺,母亲这样说,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他本意也不是真的想流放弟弟弘昼,只想小小惩罚一下弘昼,对下面的人也能有个交代。

既然母亲出来说情,流放不行,那将弘昼惩罚去守皇陵吧,但乾隆的老娘可不干,说要是让弘昼去守皇陵,她也跟着过去!

乾隆看母亲这么执着保弟弟弘昼,也只好作罢,撤销了对弘昼的惩罚。

为此,太后还觉得弘昼受委屈了,心疼弘昼没钱花,想着法子给弘昼“弄钱”,太后说:“弘历啊,我都快是入土的人了,还没见过什么金山银山长什么样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听母亲这一说,也没多想,赶紧命户部去国库拿钱,堆成金山讨母亲欢心,太后说,要是弘昼有这么多钱,他会去打劫铸币局吗?你干脆把这些都赏赐他,免得他日后没钱又想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