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大会首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其中,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37岁的薄一波,是这44位中央委员中最年轻的。

此前,在酝酿中委、候补中委名单时,本来薄一波是作为候补中央委员提名的。但由于他的历史比较复杂,所以当时有一些人反对薄一波进入候补中央委员提名之名单。

反对者中,最有名的是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陈赓。陈赓觉得薄一波1931年被国民党抓捕入狱,1936年出狱,其出狱手续有争议,当党员可以,当候补中委不合适。于是,陈赓就找周恩来和刘少奇先后反映了这个情况。

刘少奇遂向毛主席汇报了陈赓反映的这个事情。毛主席听后,就说,为什么不可以当正式中委?提候选中委就不妥。

选举前,中央在各代表团中进行了传达了毛主席的这一意见。就这样,年轻有为的薄一波当选为党的七届中央委员。七届中央委员,是党的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一届中央委员。

后来,薄一波经常对人说:我37岁顺利地当选为中央委员,完全是毛主席的支持。

陈赓为何要反对薄一波呢?这与两人曾是搭档有关系。1941年8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陈赓的第386旅、薄一波的决死1纵队和第212旅组成太岳纵队,隶属于八路军总部,陈赓任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这一期间,陈赓与薄一波由于观点常有不同,合作得不是太好。建国后,两人的关系才好起来,薄一波晚年还写过《太岳情深忆陈赓》一文。

七届中央选出的候补中央委员33人中,就有陈赓。不得不说,毛主席很会用人。毛主席之所以要重用薄一波,是有原因的,且听道来。

薄一波生于1908年2月6日,山西忻州定襄县蒋村人,原名薄书存,“一波”是他搞地下工作时为了自我保护才开始使用的名字。

薄一波的父亲薄昌福其实是距蒋村十几公里的芳兰镇人,家境十分贫寒,在父母早逝后还要受兄长欺负,不得已才在1900年前后投亲至岳父家(薄一波外公)所在的蒋村定居,勉强维持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昌福夫妇勤恳能吃苦,先在三姑父的纸坊里干活,后来又和一个姓朱的合伙开了一个“万盛昌”纸坊。直到1905年才积攒一些钱,在蒋村买下一个小院,也就是现在人们能看到的“薄一波故居”。

这个与人合伙开的纸坊,并未能助薄家脱贫。薄一波后来回忆说,在他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胡秀清又生了一个男孩,但无力养活,这个小男孩一生下来,就不得不被父母狠下心溺死了。薄一波还回忆说,自己当年是因家里“穷得丁当响”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父母尽管很穷,但还是勒紧裤带让薄一波读书了。7岁时,薄一波入蒋村小学读书,14岁时以第1名的成绩考进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由阎锡山创办的,但却为我党培养了很多山西籍重要人物,如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李雪峰等。

1925年秋,薄一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他创建了中共国民师范学校党支部,任支部书记。

参加革命之初,薄一波一直从事地下工作,先后任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工作委员会书记、平汉线北段兵暴委员会书记、顺直省委军委常委等职。他四次被捕,两次入狱,第二次入狱是在1931年6月,也就是前面陈赓说的那次。

1935年夏,薄一波等12名共产党人因拒绝“反省”而被北平国民党军法部门内定处以死刑。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批复尚未下达,负责对监狱政治犯行刑的国民党宪兵第三团根据“何梅协定”南撤了,薄一波等12人才幸免于难。

薄一波的个性很强,在监狱中坚持斗争。组织能力很强的他在草岚子监狱竟然成立了我党的党支部并担任书记。他在狱中威信很高,当时说话比监狱长还好使,人才啊,在哪都是人才!

1936年9月,薄一波等一批党员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0月下旬,薄一波被派往山西,组成以他为书记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迅速掀起了山西的抗日浪潮。

薄一波是统战高手,与“山西王”阎锡山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接办、改组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使牺盟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群众抗日团体。

仅仅3个月的时间,薄一波就发展了20万名牺盟会员。到1939年夏,牺盟会员发展到300万人左右,骨干成员都是共产党员。

抗战当前,薄一波及时向阎锡山建议组建山西新军。阎锡山正对旧军失望,所以很痛快地同意了。

1937年8月1日,薄一波主持成立了不同于阎锡山旧部的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他先后任决死总队政委,并兼决死总队第1纵队政委。瞧瞧这个成立的日子,正是我军的建军节。牛人,就是牛人。

在新军中,薄一波创造性地制定了《政治委员制度条例》,明确规定,政委为部队的最高首长,必要时有单独发布命令之权。这个条例得到了阎锡山的同意,保证了我党对新军的领导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一波领导下的山西新军由于得民心,故扩充很快,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发展到4个纵队,共9个师旅、50个团,总兵力达7万。其实际兵力和武器数量都超过了阎锡山的旧军,加上地方武装,达到近10万人。

这里插一句,八年抗战中,山西新军共对日军作战7000余次,毙伤日伪军5万多人。当然也付出了重大代价,牺牲了决死总队第3纵队政委董天知等旅以上干部7人,牺牲指战员1万多人。

见新军势力越来越强,并且只听共产党人的,阎锡山不干了。阎锡山有个形象的说法是:现在共产党、八路军在山西,是有十支洋烛的光,晋绥军是一支洋烛的光,中央军呢,只有一根香火的光。

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在陕西宜川县秋林镇,阎锡山召开了著名的秋林会议,他在会上说:“现在天要下大雨,应该准备雨伞。”

阎锡山很会说话,在这次会上,他还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对我说:你不要看不起你过去用过的那个破车,那个破车可以把你拉到目的地,只是慢一点而已,你不要相信你现在用的那个新车,这个车可以飞得快,但也可以把你翻倒在地。”

阎锡山这样说,就是告诉与会者,自己以前依靠牺盟会和新军这步棋走错了,现在到了抛弃“新车”用“旧车”的时候。

会上,阎锡山明确提出:取消新军的政委制度。

这一提议,自然遭到了与会的薄一波等共产党人的坚决反对。

1939年底,阎锡山在蒋介石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率先发难,发动了企图消灭新军的“十二月事变”(又称“晋西事变”)。在八路军的支持和配合下,薄一波率新军自卫反击,并就此脱离了阎锡山的阵营。

就此,阎锡山的地盘损失了四分之三,局促于晋西南,不再能控制山西其他地区。蒋介石的中央军见缝插针,乘机控制了晋东南十多个县的政权。

时人评论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是“阎王定下杀马计,跑了马儿又伤身”。抗战末期,阎锡山曾在他的部下面前慨叹自己“失算”时说:真没想到,这一回没斗过那么几个年轻人!

这几个年轻人,就是薄一波与他的管理团队。

此后,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有33个团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决死2纵队、4纵队加入八路军120师战斗序列,决死3纵队加入八路军129师战斗序列,决死1纵队由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总部发起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在参战的105个团中,就有薄一波带过来的22个团!

众所周知,我军中有不少山头。薄一波是红军时期之后唯一开创了军中山头的人物,很了不起。

在八路军中,薄一波初任太岳纵队政委(陈赓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后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兼太岳军区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委都是邓小平)。

薄一波长期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一直未能与毛主席相见,直到抗日战争快结束时,他才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1943年11月,时任太岳纵队政委的薄一波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预备会(“七大”多次延期)。他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毛主席就派人接他到枣园聊天。

毛主席得知薄一波是山西定襄县人后,就说:汉文帝的母亲也姓薄,她的弟弟叫薄昭。汉文帝曾被立为代王,建都在你们山西的中都。

毛主席对山西历史如此热悉,令薄一波感佩了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后,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再次领教了毛主席对山西历史知识的熟稔。1958年3月,毛主席在成都主持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会上,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向毛主席汇报说:“山西同北京商量,为了解决工农业缺水问题,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雄心壮志。想从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岔河口引黄河水200个流量,100个流量经桑干河流入官厅水库,100个流量流入汾河,科技人员经过勘查,已提出了初步设想。”

毛主席谈笑风生地说:你们的设想算什么雄心壮志!不过是继承古人的遗志而已。你们查查班固《汉书·沟洫志》,汉武帝时就有一个人建议从包头附近引黄河水经过北京,东注至海。可以设想,引用黄河水,把桑干河修成一条运河;也可以设想,把山西的汾河也变成运河;还可以设想,用黄河水在内蒙古改造沙漠,那才叫雄心壮志。

陶鲁笳说:我们也设想过,引黄入汾,使汾河不但可以保证太原的用水,而且可以有灌溉之利,舟楫之便。

毛主席问:你们山西有个闻喜县,你知道为什么叫闻喜?

陶鲁笳说不知道。毛主席说:汉武帝乘楼船到了这里,正好传来在越南打了大胜仗的捷报,汉武帝就给这地方起名为闻喜。汉武帝那时就能坐楼船在汾河上行驶,可见当时汾河水量很大,现在汾河水干了,我们愧对晋民呀!

在回忆录中,陶鲁笳谈到这次与毛主席的对话,且由衷地感慨说:“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的历史知识何等渊博,而且博闻强记,古为今用,怎能不令人叹服! ”

书归正传。1947年6月30日开始,刘邓大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薄一波担任了晋冀鲁豫中央局第一副书记并代理书记,在支援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开展外线作战的同时,还组建内线作战部队,全力支持徐向前率部解放山西。

1948年4月,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中央局。华北局由刘少奇兼第一书记,薄一波任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实际工作由薄一波主持。同时成立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后兼平津卫戍司令部政委)。

1949年10月,薄一波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部长。

1954年10月,薄一波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1956年5月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1956年11月,薄一波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晚年时,薄一波任中顾委常务副主任,主持了两届中顾委的日常工作。那个时期的中顾委,权力大得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薄一波赴南方调研,顺路拜谒了毛主席、刘少奇、彭德怀3人的故园。秘书问薄一波如何评价毛主席?薄一波回答说:“小平说得对,没有毛主席,我们党还在黑暗中摸索;无论少奇还是彭总,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学生。”

此行,薄一波还对秘书预言,今后毛主席的历史地位比现在还要高。在那个思想多元化的时期,能提出这样的观点,颇为不易。

离开领导岗位以后,薄一波专心从事回忆录的写作,出版了《七十年奋斗与思考》、《领袖元帅与战友》与《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等专著,为我们留下来不可多得的党史宝贵资料。

2007年1月15日,薄一波病逝,享年99岁,是最后一位去世的的党的七届中央委员、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其长寿的秘诀,据他自己说,是:起得早,睡得好,七成饱,小步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