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向她流露出了一个惊天喜事: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而这件喜事,在不久后,果然应验在了元春身上。

《红楼梦》第十六回,这一天,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政生日,众人都沉浸在这样的喜庆之中;不曾想,突然之间,宫中太监夏守忠传来旨意,慌得众人赶忙撤了席;贾政、贾赦等人,立马进宫听旨。

贾政、贾赦的离开,让贾母等人恐惧不已,直到下人带回消息:大小姐元春晋封凤藻宫,加封贤德妃,才让众人转忧为喜。

元春晋封贤德妃,对于此时的贾府而言,无疑是惊天喜事;它让富贵百年的贾府,再一次流露出了对鼎盛时期的向往。

也是因此,当太上皇的旨意流出,荣国府便耗费巨资,花费一年的时间,修建了省亲别院。

在焦急的等待中,省亲别院终于竣工,贾政上本后,得到了元春省亲的具体时间:上元佳节这一天。

元春省亲这一天,荣国府的热闹达到了顶峰,为迎接贵妃娘娘的到来,贾母等人,在这一天的五更之时,便起来梳妆打扮了。

元春年幼之时以女史的身份进宫,如今,时隔多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其内心的心酸与复杂的情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面对祖母贾母、面对生母王夫人,她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在一番寒暄之后,她又陆续接待了黛玉、宝钗以及自己的弟弟贾宝玉、薛姨妈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看贾元春接待的亲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都属于荣国府的二房。除此之外的,唯有黛玉、宝钗、薛姨妈三人。

想来,对于初次阅读《红楼梦》的朋友而言,是难以体会其中的不妥的。但是,随着我们对原文的深入,对红的熟悉,却会发现,在元春省亲之时,有两个人的缺席,是不寻常的。

这两个人,便是赵姨娘与贾环。

看到这一点,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同样是姨娘,周姨娘不同样没有出席吗?但是,我们不应忽略这一点:周姨娘膝下无子,与儿女双全的赵姨娘是不同的。

虽然,原文曾明确提到了一点,特意解释了贾环缺席的原因:因感染了风寒而缺席。

只是,这个借口,终究是站不住脚地。因为在元春省亲结束后的第二天,贾环便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了薛宝钗的房间,与莺儿玩骰子。

如此一来,我们便有理由进一步探讨一下了:为何在元春省亲之时,作为元春的弟弟贾环会缺席呢?

如此安排,是谁在幕后主使?

而在谈论这一节之前,我们不凡再提一句:薛姨妈母女与黛玉居住荣国府,贾元春是如何得知的?

其实,对于这一点,原文早已给出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在元春晋封贤德妃后,圣上便下了旨意:每月二六之日,妃嫔的藤椒能够进宫与其相见。

而对于元春而言,与她最亲近的女眷是谁?当然是其生母王夫人。

从元春晋封贤德妃到省亲别院的竣工,期间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元春在省亲之前,与生母王夫人早已相见了不下十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来,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便不难明白了,为何在元春省亲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因为这一切,都是由王夫人张罗的。

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王夫人与赵姨娘因为贾宝玉与贾环的存在,之间存在矛盾,这是容易理解的。

如此嫡庶之争的一幕,在荣国府这样的大家族中发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只是,元春的加入,元春对母亲王夫人打压赵姨娘母子的态度,却无疑是不妥的;此时的元春,早已不仅仅是王夫人的女儿了,她已然是贾府的政治依靠。

一位如此有身份,有影响力的人物,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格局,而在对于赵姨娘母子的态度上,元春具有吗?

其次,对于赵姨娘母子的排挤,元春并非在省亲之时有所体现,在随后不久的中秋佳节,在众人做灯谜的时候,她同样选择了最无情的方式,来侮辱自己的亲弟弟。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一天是中秋佳节,众人相聚一堂,喝酒听戏,好不惬意,期间,随着元春让太监带来一个灯谜,众人也争相附和。

不久之后,众人的灯谜均被带进宫中,而元春,而给众人带来了礼物,当然,这两位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顽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
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做灯谜原本不过是应景的玩意,但显然,元春对迎春,尤其对贾环的针对,显然过于较真了。

小结:

想来,从以上的细节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历经多年终于熬出头来的元春,终于得宠被封贤德妃的贵妃娘娘,其身上,具有一个最为致命的缺点:缺少格局。

拥有小格局的人,若仅仅是一个寻常之人,是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但是,对于位高权重,对于贵妃娘娘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显然是致命的缺陷。

因为她的小格局,不仅没能给贾府带来一丝有力的政治意义,反而加剧了二房之中嫡庶之争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无论是贾环将蜡烛油推到宝玉的脸上,还是赵姨娘与马道婆做法陷害宝玉、凤姐,都与元春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而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在元春的判词之中,竟然有这样的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又何尝不是对她最大的讽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