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香港被割让,赔款2100万银两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赠送沙俄

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被日强占

当时那个时代就是这样,长期闭关的大门突然被打开,中国在那些装备着高端武器的列强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炮火一次又一次的摧毁着中华大地,无数中华儿女在战火中饱受折磨。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发声。

鲁迅,就是其一,看完这篇文章,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明白,鲁迅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出生于一个文化家庭,他的祖父是进士出身,父亲中过秀才,他的成绩也很好,经常名列前茅!但鲁迅多对此不屑,他认为当时学校教的不深不浅,毕业后毫无作为,更何谈心中理想——救国?

1904年,鲁迅毅然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望回国后能以先进的医术救治国人。

但在某次课堂上,鲁迅的想法变了。

在一节细菌学课上,讲台上放映了一张关于日俄战争的画片,画面中一个中国人正跪倒在地准备接受斩首,据说是因为他在战斗中替俄国做了密探,他的旁边站着一个日本人,高举大刀,准备将面前这个中国人置于死地,最可笑的是,旁边站了一大群中国人在围观自己的同胞被斩首,却还在那儿兴高采烈的欢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心中格外不畅,因为画片上的中国人,个个体格健壮,在医学上,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病”来,但他们思想却如此软弱,不仅不敢反抗,还在欢呼,站在那里做着亡国奴的行为。

此时他心中学医救国的计划一下子被瓦解了,鲁迅那一刻明白了,中国人病的,或许不是身体,而是另外一个更难以医治的东西。后来,鲁迅在《呐喊 自序》中写到:“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害,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1909年,怀揣着“文艺救国”的梦想,鲁迅回到了中国。不久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宣布完结,这道闪电让鲁迅看到了希望,它极有可能会从此照亮中华大地。

但是,闪电的光亮转瞬即逝,随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等一幕幕悲剧的上映,鲁迅心中百感交集,他既气愤、又悲痛,但是,也很无奈。

同时,对于国人的麻木精神,他也十分失望,甚至已经没有什么热情再去从事什么文化活动了,幸好,老同学钱玄同对他的一次访问,让他改变了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玄同

这天,钱玄同前来拜访鲁迅,要他为新文化运动做点事情,鲁迅也明白,对于中国人的思想,钱玄同也正经历着与自己一样的失望,鲁迅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声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听后,回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万一这座黑屋子真的被拆了呢?只要有行动,总比坐以待毙要好。

他加入了批判者的行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发表了著名的狂人日记,以狂人之口来痛斥封建主义的不平,“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书中那个狂人所说的,却是鲁迅对封建社会的真情实感。

随后鲁迅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创作着批判旧传统的小说与杂文,痛批中国落后的制度与礼教。例如传统的父权主义与夫权主义,封建主义之中有着明确的“妻为夫纲”规定,夫与妻的关系完全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丈夫如果死了,妻子自杀为其殉葬就是有道德,如果妻子在家中遇到了来自丈夫的殴打,忍气吞声选择承受就是坚守妇道。家庭之中地位最高的是父亲,人们甚至认为子女的成就超过父亲就是对父亲的不敬。对于这些规矩,鲁迅痛批这纯属是畸形道德、卑劣的心理。

他将过去那些不敢正视现实的诗文称为“瞒和骗的文艺”,他希望能够向人们揭示出社会的痛苦,这样才能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萌生出治疗自己的想法。

同时,为了对抗守旧派,鲁迅还提出青年人必须多看外国书提升眼界的观点,并且指出:“少看中国古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不了什么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这一意见一发表,立即引起了文化界的轩然大波,国内许多守旧派的文人、学者都对鲁迅展开了言语攻击,他们写信给鲁迅,指责他的这种想法是大逆不道、有悖祖宗。

报纸上也刊登了大量批评鲁迅的文章,有人说鲁迅就是看达尔文、罗素的书看多了,于是便把梁启超、胡适之的书给抛之脑后了。还有人说鲁迅一个劲的不让别人读中国书,自己读的中国书却不少,这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人公然称鲁迅是汉奸、卖国贼!

鲁迅对于这些言论嗤之以鼻,他仍旧坚持原先的观点,鼓励青年人少读中国的古书,摆脱中国古代文化对自身的束缚。

但是,鲁迅也不是一味的否定和抹杀中国古典文化,他反对读经,提倡读史。认为经书中的内容只会教人怎么去奉承和敷衍,亦或是让人拿着这些经文出去跟别人装文化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青年人应当读史,历史才能让人真真正正的看清社会和时代,以及自身的处境。并且,鲁迅尤其提倡去读野史,他认为正史的修饰成分太高,其中很多记载都存在倾向于统治者的问题,而野史通常客观、真实,有助于青年人真正看懂历史。

鲁迅剖析中国的历史,认为中国人其实从未当过真正的“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无非是在“想做奴隶却做不成”和“暂时当上了奴隶”两个时代来回轮换。等级制度将中国人分出了高低贵贱,高一级的人不断啃食着低一级的人,中国土地只是高层人士的厨房。而那些封建主义者,就是想要把这吃人的宴席延续下去。青年人所要做的,是砸毁这座厨房,建立起第三种时代。

犀利的笔锋,让不少沉睡的国人惊醒!

1920年后,鲁迅先后任职了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师,我们所熟知的北大校徽就是鲁迅当年设计的。这期间,鲁迅出版了短片小说集《呐喊》。随后,鲁迅一直将精力放在了民族救亡事业当中。

1935年后,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而政府当局却一直采取妥协政策,蒋介石更是声称:“日本具有诚意,我们会制裁国内的反日行为,以示信宜。”随后,蒋介石又声称中日之间的关系有“提携之必要”,决定派员赴日,与日本方签订了协议,要将关内的大片土地白白赠予给日本,这段时期,抗日救亡的呼喊声响彻了全国。

鲁迅先生当然是毫不犹豫选择投入到救亡运动当中,他与几个青年作家一起,成立了“奴隶社”,帮助他们出版著作,宣传斗争思想。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便是在此时得以出版的。

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外加国民党统治者对他的迫害,鲁迅的身体每况愈下,由于严重的胃疾,朋友们都劝他出国疗养,但鲁迅毅然拒绝。他认为,如果此时离开中国、离开前线,那么国内发生了什么重要消息便不能及时得知,自己便失去了战斗作用,与死人无异。

1936年5月底,鲁迅的病情已经恶化的十分严重,经过鲁迅朋友们的私下商定,他们请来了当时上海唯一的欧美医学专家来为鲁迅看病,这位医生诊断以后,表示非常惊讶,如果是欧美人得了这样严重的病症,根本就活不了这么长时间,五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而这位中国先生居然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真是个奇迹!

这个诊断结果令鲁迅的亲朋好友们潸然泪下,但鲁迅知道这个结果后却是泰然自若,仍旧保持着原先的工作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知道鲁迅的病情已是如此严重,但外界的批评声还是没有放过他,仍旧不断的干扰着他的工作与安宁。对于外界的抨击,已经虚弱到无力执笔的鲁迅只能请他人代笔,回复外界的责骂声。

8月,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鲁迅知道,这种好转是暂时的,此时他没有想到休息,而是想到“要赶快做”。生命的最后两个月,鲁迅仍旧马不停蹄的工作着,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死》、《半夏小集》、《立此存照》等战斗文章。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这位民族魂永远闭上了眼睛。

鲁迅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全国震悼。鲁迅的丧事变成了一个民众动员大会,国民党生怕鲁迅的葬礼会变成一次反对国民政府的大起义,于是特地派出了军警,跟着葬礼队伍,全副武装准备随时应对暴动。

然而,送葬的队伍却毫不畏惧,他们高唱着挽歌,为这位民族魂送行。一路上,有无数学生、工人、店员自发的跟在了队伍后面,不断的扩大着葬礼队伍。到最后足足排了二里长的队伍!大家高喊着抗日救亡的口号,送葬的队列变成了一支起义的队伍,向封建主义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就像躺在人群中间的那位先生生前所做的那样。

茅盾在《写于悲痛之中》写到:“中国只有一个鲁迅,世界文化界也只有几个鲁迅,鲁迅是太宝贵了!”鲁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鲁迅”这个名字除了响彻中华大地之外,其影响力波及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现在就连日本的中学课本,上面也有鲁迅的文章。在世界十大文豪之中,鲁迅位列第十,可见其影响力是何等之大。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更是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时代变革的关键时期,他扛起大旗、冲锋在前,将沉睡的中国人给唤醒。同时,他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作家都以鲁迅为自己的崇拜对象,比如莫言就曾说过:“如果我能写出《阿Q正传》,那我其他的作品干脆不要了。”我们应当庆幸于我们国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文学巨匠、时代先锋。那个以往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周树人”,是一名高风亮节的“民族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