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董泽润 刘佳琳)“1924至2024年,百载悠悠,青年何为?”6月7日晚,河南师范大学在平原湖校区一号报告厅首演《青春与历史对话》话剧团课,通过讲、演、诵、唱、舞等鲜活形式,将历史故事搬上舞台,以一场视觉盛宴为师生解答时代之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7日晚,话剧团课《青春与历史对话》在河南师范大学首演。 李婷/摄

该话剧分为“觉醒青春”“天河颂歌”“春满神州”“逐梦复兴”四个篇章。从五四运动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威严挺身而出的青年学生讲起,到修建红旗渠时迎难而上、不怕牺牲的青年突击队员,再到改革开放浪潮下满怀激情、敢拼敢试的弄潮儿,跨越百年最终落脚于新时代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领域青年。讲述了各时代青年面对不同的时代之问做出的回答与选择,展现了不同时代青年通过相同的担当与追求构建起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是一次直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还是第一次上这样的主题团课,感觉与青年朋辈进行了一次近距离对话。”“以话剧的形式演绎历史故事对我来说是耳目一新的,像一堂别样的大思政课。”“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话剧团课演出结束后,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7日晚,话剧团课《青春与历史对话》在河南师范大学首演。 李婷/摄

“在饰演合锁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了解了红旗渠的修建有多艰难!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感触颇深。”该校外国语学院22级本科生张焱讲道。

“同学们一起背台词、搬道具、练表演,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打磨,本身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美术学院22级研究生任晓雪谈及排练时说。

据了解,《青春与历史对话》从萌生想法、创编完成到正式演出,历时4个月,打磨出两万多字的话剧剧本,由该校106名学生利用午休、课间时间集中排练,最终才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形式的团课,不仅让历史学习更加有深度、有温度,也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更加深入人心。”河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马二杰表示,今后将继续挖掘文化润心的多元途径,打造精品主题团课,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