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在新四军成立之初,就在这支部队里工作了,还是积攒下不少好人缘的。他是什么样的人,新四军上下有目共睹。抗战后期,陈毅不在新四军期间,饶漱石主持召开会议,在背后挑起了他的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会刚开始,就开不下去了。张爱萍的一番话,让会议主持者饶漱石脸红。张爱萍说了什么?饶漱石是羞红了脸吗?张、饶私底下有什么矛盾冲突吗?

陈毅与饶漱石的矛盾,算不上由来已久,其影响也主要控制在新四军的高层。1943年陈毅离开新四军,就跟饶漱石有莫大的关系。陈毅远赴延安开会的结局,标志着这场斗争暂时以饶漱石的胜利而告一段落。

饶漱石算是空降新四军的,他1939年才回国,1940年被中央安排到皖南工作。他的起势,离不开一场大变——皖南事变;没有这个大事件的大背景,饶漱石完全不可能迅速担起华中局和新四军的大任。当然,那次事变对陈毅的影响,同样巨大。

1942年3月,少奇同志奉命回延安,参加七大。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华中这么一摊子事,还是由他在延安遥控。这跨越千里的遥控,总归不如人在这里控制得好。他一走,华中局和新四军的领导重担,就落在饶漱石和陈毅两个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奇同志临走前,似乎早有预感,再三强调要“团结”;后来,问题恰恰就出在“团结”上。军长和军政委不和,这可不是小事。那么“团结”问题,主要是谁弄出来的呢?

陈毅和饶漱石是截然相反的人,陈阳刚,有事当面讲清,讲错了就主动道歉;饶阴柔,遇事喜欢放大,往路线、原则、品质和个人恩怨上扯,而不是就事论事。

黄花塘事件时隔多年,已经很难讲清,各说各的,各有各理。出于种种考虑,毛主席选择以参加七大的名义,将陈毅调到延安。1943年年底,陈毅就带着两个警卫,踏上了千里迢迢奔延安的旅程。

陈毅走后,他跟饶漱石的事还没完;一开始陈毅想跟毛主席和中央解释,但在毛主席的劝说和开导下,就没再揪着不放了,甚至还在毛主席的建议下,给饶漱石、华中局和新四军的同志,发去一封电报,自我检讨,自我批评。

毛主席也发去一封电报,给陈、饶问题,打一个结。可饶漱石似乎并没有“息事宁人、高抬贵手”的想法,可能这跟他的处事原则相违背,“开始你可以欺负我,但是到以后我准治得你怕我”。很明显,陈毅还是不怕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夏天,华中局召开整风扩大会,召来新四军下面四个师的领导参加。当时接替陈毅新四军军长工作的,是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张云逸。他老成持重,不争不抢。在会上,饶漱石率先发言,又翻起陈毅的旧账,说他闹独立性,还讲得特别详细:哪年哪月,什么地方,什么情况,说的什么,具体意思,等等。

听到这些话,张爱萍顿时就不乐意了,他虽然不是一开始就在新四军的,但对陈毅这个军长的领导,那是打心底服气,从不觉得他有什么大问题。

如今,饶漱石趁陈毅这个当事人不在,在高级会议上公开挑他的错,张爱萍实在无法忍受。他出言打断道,对军长有意见,当初就应该在会上提出来批评,现在人不在了,集中起来算总账,算什么呢?这明显不符合正常的同志关系嘛。

张爱萍如此赤裸又有理的反驳,让饶漱石的脸,马上红了起来。会后,不少人找到张爱萍,批评他这样讲话不对,太不应该了。张爱萍却不以为然,说整风嘛,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不是有什么说什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儿子问张爱萍,你这样弄得人家下不来台,不怕挨整吗?张爱萍冷哼一声,回了两个字:“笑话。”

显然,张爱萍之子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彭雪枫在几个月后的一天牺牲,新四军第4师师长的位置空缺,中央下达张爱萍接替的任命,但华中局方面是明确反对的,中央就要张爱萍,华中局拗不过,只得同意。

张爱萍对饶漱石的意见,从来都不会掩饰,他觉得饶一贯揽权耍威风,除了整人,就是夸夸其谈。陈老总还劝过他:“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了吧。”张爱萍不听,对他来说过去的事情就是存在过的,过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为当众直言,呛了饶漱石,彭雪枫真正了解到张爱萍是个怎样的人,两人开始推心置腹。可惜,几个月后,彭雪枫就在战场上牺牲了,于是张爱萍把跟他的友谊,放到他的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