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发动机高温后应该原地怠速,不能熄火。因为散热水泵是发动机驱动的,熄火后冷却液不循环,热量都憋在发动机内部,容易损坏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说法在现实中也有验证:以前很多大货车发动机高温时司机都会停车怠速运行一段时间,水温就会逐渐降下来了。有些家用车用户手册里也是这样说的:遇到发动机高温的情况应该停止行驶,让发动机怠速运行,直到水温报警灯熄灭。

但我仍然认为家用车出现高温后立刻熄火才是上策,理由如下:

1、原地怠速适合发动机负荷过大引起的高温

发动机高温有两种情况:

①发动机负荷过大,产生热量的速度超过散热的速度

此时原地怠速是没问题的,因为散热系统本身没问题,进入怠速状态后发动机产热量迅速减少,散热系统很快就能把水温降下来。此时还可以打开暖风,让暖风水箱也参与到散热中,效果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散热系统出问题导致无法散热

这时候原地怠速只能让情况变得更糟。因为散热系统已经无法正常散热了,原地怠速时发动机又在不停产生热量,此时就像烧开水一样,发动机温度只会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家用车由于发动机负荷过大导致高温的概率是很小的

家用车发动机很难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我的面包车拉3300公斤(1.65吨)的货在工地半个轮子深的泥地里霍霍都没高温,那发动机才1.2升,80多匹马力。而现在家用车动不动一两百匹马力,平时只坐几个人,发动机都没机会超负荷运行。所以家用车出现高温,更有可能是散热系统出问题了,这时候原地怠速是无法降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家用车水温报警灯点亮时,水温还不至于对发动机产生损害

比如家用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水温为90℃,水温达到120℃时会对发动机产生损害。假如你是工程师,你是让水温100℃时就提前报警,给车主留下点应对的时间,还是等水温达到120℃时再报警呢?我想正常人都会选择第一种方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中也是这样,水温报警灯点亮时水温还远没有达到对发动机产生损害的地步,此时直接熄火是最好的选择。

十多年前我遇到过一次高温,当时就立马靠边停车,检查后发现散热器水管一根烫手一根几乎没温度,很明显是冷却液循环不好了。于是就原地等待了五分钟,让发动机降温,然后直接点火起步,车速提起来后直接熄火滑行。等车速降下来后再点火挂挡提速,再熄火滑行。就这么把车开回家,上升降机拆开一看是节温器卡死无法打开了。换个节温器就好了,发动机啥毛病也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于家用车来说,如果是正常行驶,发动机负荷并不大的情况下突然高温,那基本上就是散热出问题了,此时尽快熄火就对了。另外行驶中一定要勤观察仪表盘,当发现水温灯亮起时就第一时间靠边停车,然后立马熄火,这样就不会对发动机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