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去春来,1978年的第一阵春寒,在人们的热切盼望下消散。

2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是寒冬过后的新生。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上,一位新的委员长被选举,他就是为新中国扫平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力荐邓小平出山的“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会议是筹备已久的,意在抓纲治国达到天下大治。

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叶剑英元帅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宋庆龄、聂荣臻、刘伯承等二十位为副委员长。

其中,刘伯承、聂荣臻都是“十大元帅”,并且在元帅排名中两人也位列前席,两位比叶剑英的排名要靠前,却都成为了他的副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领兵打仗方面,这二位元帅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将才,但作为军中参谋的叶参座其实也不遑多让。

作为“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带兵打仗的次数不多,常在后方参谋部门工作,协助毛主席的领导,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5年叶剑英得知了自己被提名了元帅军衔后,主动提出让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叶剑英看来,自己一直任职参谋长,多是在后方工作,这份荣誉应当让给在一线作战的其他同志。

叶剑英说:“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

这份请求最终被党中央驳回,看来叶剑英对于自己所做的全部贡献,还是过于谦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放中国的这场长远斗争中,叶剑英从未缺席。

1927年大革命失败,叶剑英发觉蒋介石日益离经叛道的统治,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共产党同年7月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此时的叶剑英,依旧是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隐瞒共产党员身份,暗中保护南昌起义部队。

得知汪精卫的阴谋后,叶剑英秘密从庐山赶往九江与叶挺、贺龙商议对策,保证了南昌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和起义部队及时开往南昌。

南昌起义成功后,叶剑英根据党指示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

这两次起义与秋收起义一起,开始了我党创造红军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剑英工作地转移到了中央红军的指挥中枢和参谋部门,参与指挥了中央苏区第二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长征、直罗镇战役、渡河东征作战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在长征时期,叶剑英竭力辅佐毛主席等领导人,组织指挥大小战役不计其数。

在这期间,叶剑英立还过一个大功,挽救了党和红军,毛主席因其多次称赞叶剑英在关键时刻“救了党,救了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张国焘野心不死。

当夜,一份“密电”到了叶剑英手中,叶剑英看过后大感意外,未做停顿就决定要将它送至毛主席手中。

叶剑英冒着生命危险寻了时机离开,将消息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最终,党中央连夜率红一、三军北上,脱离险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毛主席对叶剑英做出的评价。

这看似微小的一个举动,改写了红军的历史。

不仅毛主席,周总理也对叶剑英的英勇与谋略格外欣赏,并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中国建设中的“幕后”人员,叶剑英远没有其他元帅的知名度高.

但他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与所有人一样,坚持着伟大的信仰,不断奋斗。

新中国到来,叶剑英继续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为中国发展鞠躬尽瘁。

在五届人大举行前的两年中,叶剑英为祖国和谐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扫平了中国发展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叶剑英大力主张清邓小平出山,接任国家的领导工作。

在叶元帅眼中:“小平同志具有治党治国的全面经验,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毛主席、周总理多次赞扬过他。”

为了顺利进行工作的交接,他将邓小平接到自己的住地,二人常在一起讨论关于新中国的发展。

1977年,在叶剑英的强烈提议下,邓小平的工作事项快速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工作中,叶元帅同邓小平一起,重新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社会主义时期的伟大转折。

有了叶元帅的正确坚持和推动,我国在后面的发展中迎来了邓小平等领导做出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许多伟大方针,祖国步入了新的阶段。

对时局的准确把握,是叶元帅对祖国长远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978年被选举为委员长后,叶元帅用长远的战略目光,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许多重要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位期间,叶剑英元帅推动了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为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后,在叶元帅的主持下,全国人大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这种转变,为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赋予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五届人大会议上,叶剑英做了《关于修改宪法》报告,强调法律对于社会主义发展之重。

“人大常委会如果不能尽快担负起制定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责任,那人大常委会就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尸位素餐,那我这个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就没有当好,我就愧对全党和全国人民。”

他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要立即着手研究修改制定民法、诉讼法、刑法、婚姻法和各种经济法等,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元帅提出了增强国民法治意识,注重社会法制教育等观念,为我国依法治国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78年到79年这两年中,叶元帅领导制定了1978年和1982年的两部宪法。

在他的主持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并颁布了62部(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条例和决议,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试行)和国家机构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是无数心血凝结其中,是多少日夜的操劳,多少根白发再无往日光泽。

叶元帅年事已高,82岁的高龄也未曾放下身上的担子,为祖国的发展操心费神还乐在其中,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骨血里永远以党和国家为先。

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每日陪伴他左右,发现往日还算硬朗的叶元帅开始有些直不起腰了,走路的步伐越来越小,这让叶元帅的家人以及工作人员担心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劝说他到医院检查,可叶元帅每日还要主持日常工作。

这件事引起了中央军委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的重视,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叶元帅终于开始了治疗。

1982年,让叶元帅一直关心的一件要紧事终于完成,新宪法通过了,他说这部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这年,85岁高龄的叶元帅健康情况已经每况愈下。

由于免疫力低,加上天气的影响得了肺部感染,每过几日就要发作一次。

每次发作,就要进行静脉注射的治疗,叶剑英本就萎缩脆弱的血管经过不断地穿刺,让打针变得越来越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次大会上,叶剑英非常真诚地对与会代表说:“我今年85岁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从心,从党的事业着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在中央没有决定我退出之前,当尽力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番话直击人心,这份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让年迈的叶元帅那不再挺拔的身躯,显得无比高大,台下掌声雷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叶元帅写了一封《叶剑英委员长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的信》。

在信中,叶元帅希望“不再提名选我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然六届人大也就不再将我列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候选人”

在信的结尾,叶元帅依旧关心新宪法的实施问题。

他这样说:“使它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上,成为人民群众手中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的有力武器,使新宪法得到彻底实施。这是我衷心的祝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何时他都还挂念着国家大事、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是叶元帅的一生溯源。

可英雄也会老去,这份心中的热血已无法继续滚烫。

直到1985年,叶剑英才正式结束所有工作。

第二年秋天,他终于真正地休息了,帅星陨落,但功业永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这是叶元帅曾经写下的诗篇,作为十大元帅中的儒将,虽然少在战场为国奉献,但在其他方面一样铸就了丰功伟绩。

贯彻了他一生的革命信仰,终于造就了叶元帅心中的“苍生乐大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与新时期法制建设》石维行

《抢救叶剑英纪实》阅会淑芳

《挺立于历史潮头的叶剑英》薛庆超